慈善,你以为在付出,其实你在得到

慈善是人们很关心的话题,周围许多朋友也都积极投身其中。关于慈善如何做,也有许多的争论与不同的理解,更有原来社会实际问题带来的社会信任危机。

最近十几年来,我有机会比较系统地、持续地参与了一些事情,比如,我和我的朋友们帮助近百名孩子完成学业;也有机会参与慈济的冬令发放、环保、敬老院活动等,在和组织者的沟通中,学习到关于慈善的许多观念,冲击了我原有认知,也解决了我一些困惑。

我捐助的孩子之一   小威

其中重要一个转变,就是澄清了“慈善活动中,你是付出者,还是得到者?”

在多数人的普遍认知里,慈善,一定是付出的。因为首先是需要付出金钱、物资、时间、辛苦……看不到任何回报。而从我的亲身经历,却深深感到,付出是微薄的,收获却是巨大的。

有一次,我去参加敬老院活动。一个老爷爷用轮椅推着一个老奶奶来参加,老爷爷八十多岁,自己行走不便,却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奶奶。我听到他们的故事,当时就掉下了眼泪。他们是在敬老院认识的,当时老奶奶已经无法行走。开始,老爷爷经常帮助护工照顾老奶奶,后来,为了随时照顾老奶奶生活起居和服药,就办了结婚,以方便住在一间公寓房。这是爱情吗?也许不是,但却比爱情更令人感动。我想,这是人生最后阶段的、孤独和病痛中最温暖最真情的陪伴吧。

慈济敬老院活动

还有许昌的马金远大哥,十六岁罹患肌肉萎缩不良症,下肢瘫痪。八年来,他还要照顾行动不便的父亲及瘫痪卧床的母亲,让人看了很不舍。但为什么由最没有自理能力的他照顾父母呢?问他为什么?他说:“其它兄弟都有自己的家和事情,而我没有成家,照顾父母也没有负担。再说,父母生养之恩,一辈子做多少事情也报答不了……”

卢永伟(左二)与马金远(右)

反省自己,我们拥有的健康、体能、财富,会比马大哥多很多,但孝心呢?还有我们对于生命的乐观和行动力呢?我们很多时候,才是真正的穷人。

所以,我总在想,是谁在帮助谁?是谁在唤醒谁?慈济慈善基金会,把被捐助对象,称为“感恩户“,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苦难,试图唤醒人心。

我在美国的朋友捐助失学儿童

因此,冬令发放时,慈济要求志工90度鞠躬发放物资,是对受苦者最大的敬意和学习。

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尽心做一点点你能做的事情吧,你给这个世界爱,这世界会加倍以爱环抱你!


百天写作第75天。太多感动的事情,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

如果因为你的存在,这世界多了一份美好,这就是生命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