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气象。我们进入了第一个主题《秋天里的泥学园》的第一个周,在丰富充实各个活动区中,我们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在科学区中添加了一个小实验——发豆芽。
我们在活动区里用透明塑料盒投放了黑豆、黄豆、花生、红豆、绿豆五中不一样的豆类。从往盒子里接水到放豆,都让孩子们自己操作,体验发豆芽的步骤。并且用“棉花被”作为变量,让幼儿观察哪些豆可以发出豆芽?给他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发出豆芽?了解发豆芽的神奇之处。
豆子经过一天的浸泡,孩子们发现豆子都被不同程度的泡大了一圈,于是,我们就带领孩子进一步探索不同的豆子的不同特点。我们将用水泡过的和没泡过的黑豆、黄豆、花生、红豆、绿豆依次拿给每个小朋友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孩子们发现这些豆子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我们也为孩子们科普了不同豆子不同的营养价值,红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减肥作用。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帮助人体排泄毒素,可降低胆固醇、保肝、抗过敏。黄豆可补脾,促进新陈代谢,对泻痢、腹胀等病症有辅助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糖尿病等患者的理想食品,还有助于延缓衰老。黑豆能促进肾脏排出毒素,有补肾养肾、活血润肤作用。豆类中含有大量植酸,会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孩子们经过仔细的观察后发现这些豆子都有一个小肚脐。用水浸泡过后,豆子不断涨大,就会从小肚脐那里冒出小芽芽,这就是豆芽。而将豆子制成豆芽不仅植酸含量会大为降低,还可以大大提高铁、锌、钙的利用率,使五脏得到补益。
我们将黄豆分别用两个盒子进行发豆芽,一个是直接用清水浸泡,另一个则在豆芽的上面铺上一层棉花,第二天我们请孩子来观察,哪一盒豆芽发的比较快。经过观察后,孩子们发现铺上棉花的黄豆更大一些,芽也更长一点。我们便向孩子抛出疑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孩子说,因为给它盖上了棉被,它变得更暖和,所以长大的就更快。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了发豆芽的条件:要有完整的豆子、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源、并且每天给它换干净的水,就会发出小豆芽。






泡豆芽的水是需要及时更换的,我们每一天都会请孩子坚持为豆芽换水,既保持了豆芽的生长环境,也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实验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观察,才能够有结果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