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看书勤奋起来了:《三体系列》、《小说写作教程》、《契科夫短篇小说全集》、《UML基础、案例与应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结网》、《人间失格》、《甲骨文》(何伟的纪实小说)。列出来才发现,寥寥几本,里面竟然包含了小说相关、工作相关、成长相关几类。有些看完了,有些还在看。有电子书也有纸质书。
用上kindle之后,电子书我看得越来越多,纸质书相对变少。一方面是成本及收藏空间的考虑,另一方面kindle的确是蛮方便,一块小板海纳百川的感觉,至少晚上睡觉前一边看书一边打瞌睡的时候,手没有那么累。
不过哪些书看电子版哪些书看纸质版,我自己有个简单的标准。一般来说需要反复看的书我会读纸质书,只看一遍的我会看电子书(通常是小说)。但最近发现这也很难保证,因为购买的方便,我通常对自己说先看电子版吧,读得不错再买纸版,但到后面看完了这本,还没来得及买纸书,又被其他电子书吸引,kindle里的电子书堆积越来越多,到最后也懒得去再找回纸质书买回来了。
社交网站、朋友圈里,不时会看到有人发表评论说“电子书怎么也比不上捧着厚厚一本书的感觉”。我以前也总觉得纸质书手感好、有墨香,捧着才像个读书人,看电子书好像亵渎神灵很low的样子。后来看多了看习惯了,发现这种想法形式感太强,书的内容才是王道,有去看、看进去了才是真爱。而kindle给我的阅读带来很大的便利,可以说有了kindle,我的阅读量大增。读书方式各有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所谓好坏。对我而言,我喜欢纸质书,但一点也不拒绝电子书。
说说电子化时代,我怎么“藏书”。豆瓣读书是我的利器。生活中、工作中、寻求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都会特意搜索一些相关主题的书籍,有时候瞎逛也会因缘巧合撞到一些感兴趣的书。通常我会先到豆瓣读书搜搜评价,把想读的书添加到“想读”列表。写到这里,想起一件趣事,以前微博有一个做电影分享的号推荐了一部电影,我在豆瓣上搜了一下评价,发现评价不高,我就闲得无聊给那个号的微博评论说“好像评价不高啊”,谁知道那个号怒气冲冲的回复了我类似“你是愿意相信自己还是随波逐流”的话。我哑然失笑。现在电影和书这么多,如果逐片逐本的去看,不知道要看到猴年马月。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筛选,虽然可能会错漏一些好书,但至少我的“想读”列表可以维持在一个水准,而且我节省了时间成本,我可以把时间专注于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好书上。
有了kindle后,很多电子书我都是直接在亚马逊看的评价,因为购买方便,而且价格比起实体书低很多,买后我就直接发送到了kindle。经常酣畅淋漓看完以后,才想起到豆瓣先斩后奏似地mark一下。以至于我的读书列表中,很多书都是跳过了“想读”直接进入了“读过”列表。
我在想着,有一天,“读过”列表上的电子书或许会变成摆在书架上的一本本厚厚薄薄的实体书,被我翻来翻去的看了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