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丁是个不安分的人,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父母给安排好的优厚的待遇,和朋友组了乐队,到北京发展。
但其实他骨子里还有一个愿望:一生都能奔跑在足球场上。他酷爱踢足球,大学时光都是在球场上跑过的,几乎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到北京后由于经济拮据,租住在很远的郊区,生活极苦;但是每到周末,他还会和他的一帮老乡组成球队,租一个小学的场地,组队比赛而且风雨无阻。
他完全沉浸在踢球的快感中:享受那种被汗水湿透的畅快,那种所向披靡的豪情万丈,他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由于球技了得,人缘也好,他渐渐成为那支足球队的“教头”;他也十分认真负责,制定“队员守则”,每场球赛开踢之前,要碰头商议,球踢完后,还要聚餐总结。他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如阳光般那般明媚。
然而生活总是这么爱捉弄人,那还是一个周末,他在球场上疯狂地跑着,忽然听见“嘣”的一声,猝倒在地,剧烈的疼痛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果不其然,医生诊断:右脚跟腱断裂。这无疑给他当头一棒,他开始了漫长的住院疗伤。既要忍受手术带来的疼痛,还要忍受长期不能下地运动的煎熬,对于一个热爱疾跑的人来说该是怎样残酷。
但他内心并没有放弃,他和队友来网上聊天,并且适时提出建议,观看他们的比赛,他成了场外指导。
医生建议以后最好别再踢球,但是他的骨子里热爱,所以出院以后他不断地训练体能,为了能再次站在球场上。
一年之后,终于在一个飘雪的周末,他再次出现在老乡球队的球场;他又活起来了,疯跑在场上,还在结束后写了一篇长长的“关于我们球队该怎样发展”的文章:批评了队员近段时间的懒惰,分析了每个队员的优劣势,部署下一步该怎么训练,一切都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
突然在第二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就在他奔跑的球场上,意外再次发生:左脚跟腱也断了。
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复一日地躺在床上的日子;医生这次下了命令:以后不准再跑了,除非不要命了。
连续三年,他没有再踏入球场,回到了老家;家里人看电视时,总是有意识地避开体育频道,但是他把频道重新换过去,依然关注球赛,那时候他的两眼放光,执着而贪婪。
以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参加体能恢复,时不时地观看孩子们的比赛。这时候的队员已经成了90后,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孩子们也同意他上场,只是有了限制:叫他守球门。
他不在乎,尽管有时候还被称为“残疾人”,或者还被叫做“老年人”,甚至还会是人不够了才叫他上场,有时还被叫下场。曾经指点江山的“教头”如今在球场上被别人奚落,但他完全是一副“无怨无悔”的表情,只要能重新回到球场,在场上奔跑,他就满足。
小丁不管他在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际遇,有一样东西始终是他所热爱的。为了这样东西,他吃得了苦头,受得了委屈,忍住了疼痛。
其实这个热爱犹如植入你内心的信念,支撑你不断前行。
是啊,人活着总得有一样东西,值得我们终身热爱,那么我们的人生会有奔头,我们的生命会更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