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愚:自媒体第二春,人工智能内容分发,带来的个人IP机遇(下)

周愚


众所周知,自媒体时代一直玩的是粉丝经济,而粉丝经济在洗了一波又一波之后,慢慢开始褪色。

在以前我一直认为,碎片化的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微信、头条、喜马拉雅等等多个APP平台上。

眼球在哪里,哪里离钱就近,因此流量成了香饽饽。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名人大V自带光环,天生自带流量优势,长期占据着流量高地。

名人自带流量能给平台带来人流,自然受到各平台的政策倾向和流量支持。

平台和银行一样,嫌贫爱富,只会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普通个人靠自媒体赚钱则变的越来越行不通,大规模的粉丝积累和变现,变的越来越难了。

然而,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目前来看,APP的使用和下载数量大幅下降,常用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个APP平台,而且还都掌控在几家巨头的手中。

大型平台APP开始重新形成流量池并开始分发,碎片化的时代有慢慢停止的趋势。

事实上的APP创业已经结束,科技风口开始转向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

今日头条目前的估值是200亿美金,这无疑得益于他的流量分发新玩法。

大平台形成流量池,再用信息流的形式分发出去,通过内容把广告传达给受众,这种模式本来就是媒体该有的。

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内容,你看头条、百度、阿里都在大力推动用户去创作内容,然后用你的内容把读者吸引住,当然中间插广告那是一定要的。

用户的使用时长,就是价值。

这样就变成了只认内容不认人,起码相比以前的名人占据流量大头的情况要好很多。

那么对于普通的内容创业者来说,以前的流量问题就解决了,你不用再自己去推广,平台会有流量把你的内容分发出去,如果你做得好,自然阅读量就会很高。

前面我有文章提到微头条,你发一些内容,就很快有十多万阅读和互动。

尽管这些粉丝相当浅层,具体的价值还没有凸显,起码具有IP价值,就是你的个人品牌曝光次数多了。

之后这些粉丝有没有用,还不好说,需要一些时间和产品进化。

个人认为,之前做内容是为了吸引粉丝变现,现在做内容则是为了成名。

所以,以后的内容创业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想着立马赚钱绝对行不通。做KOL会更可行更有价值一些。

而盈利的模式可能会,由以前的粉丝收益为主变成以企业投放为主。有没有粉丝收益呢?当然你足够有名,还是会有的,有名在什么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的。

分发大潮带来的个人IP机遇,这个需要更长时间的运营和沉淀,短期内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商业价值。

个人觉得,至少试一试也费不了多少电。

文/周愚(zk55186),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难发现,百度、UC几乎同时改变了信息流模式,BAT都在想尽办法切入流量的争夺中。人工智能、优质内容、二次分发……...
    周愚阅读 4,079评论 0 0
  • 这是一篇写给2000万自媒体人的文章,也希望对平台运营者和正在转型的传统媒体人有所帮助。全文超过14000字,粗粗...
    小遗憾的阅读 5,585评论 0 3
  • 2014年,跨年,和几个好友去江滩放孔明灯,满天的孔明灯让一个女孩子想起了浪漫和欣喜。 2015年,第一天,跑到了...
    古青阅读 1,209评论 0 0
  • 晨光熹微 我们相遇于创协 在这里,相知相遇 你可曾知道? 第一眼见到你 我的小鹿乱撞 友情的那朵小花 怦然开放 你...
    沁妖阅读 3,480评论 0 2
  • 茶农说,"茶只有两种味道,那就是先苦,后甜。" 近代文人说,"中国人手中那杯持捧了千年的茶,正是因为经历了长久苦难...
    喜鹊栖枝阅读 2,5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