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二十年,我终于学会"不管":一位教师的因果观察笔记

凌晨三点我又因为梦境太过真实而惊醒。工作相关的梦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有时是我进教室学生不在,有好几次是我找不到教室的所在,这次梦里是学生干啥的都有就是没有认真学习的——类似的梦已经至少三次了。而此刻,我那问题项一年长过一年的体检报告正静静立在它的前辈们身边——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多发)、肝内钙化灶、肺大泡、肺斜裂、咽喉粘膜充血……

突然想起最近总是看到的一句话:"不要轻易参与别人的因果"。

一、那个跳楼的学生和自杀的老师,教我认清教育边界

教育部《2023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约24.6%,其中初中生(30%)高于高中生(20%),三大主因 分别为学业压力(34%)、家庭矛盾(41%)、社交问题(25%);另一方面,据中国教师报调查,教师群体心理健康为51%的教师存在焦虑倾向,32%有睡眠障碍。这项调查还没有涵盖到我。我个人情况而言,两项我都能为数据贡献点力量。

教育的第一重因果悖论:过度干预是越界,完全不干预是失职。

二、教师最容易陷入的两大因果陷阱

1.救世主情结

有一年高三第二学期,为了让美术生文化课不留遗憾,每天值班到十点,周末还会为学生上课。直到某天一名学生因为一点小事朝她狂吼大哭。那些被强留的学生,没有一丝感恩,反而在背后愤懑不已。

2. 情绪反刍

有老师因为考试临近,连轴给学生上课,直到突然晕倒在讲台,随后住进了医院。经年以来,身边因为工作劳累而流产的女同事不止一位两位,有位甚至失去过两个宝宝。

三、课堂上的"留白"艺术:我的三次"不管"实验

1. "不管"作业

尽管我的作业一直实行"私人订制",允许学生自选习题量。但出人意料的是,当我告诉学生作业内容和可以努力的方向后,有部分学生做的作业反而超出布置量。

2. "不管"纪律** 

很多老师应该都体验过这种用法的效用:当课堂或自习课嘈杂时,只静静注视时钟或学生,反而比我们大喊“安静”更管用。

3. "不管"人生

对那个执意退学去开烧饼店的孩子说:"记得常回来看我吃你做的饼。"五年后他带着连锁店营业执照来办公室,说那是他听过最有力的鼓励。

四、教师能量管理清单(亲测有效)

1. 建立"因果防火墙"

——把家长微信设为免打扰(22:00-7:00自动生效) 

2.区分"症状"与"病因"

——学生上课睡觉≠学习态度差(可能是家庭变故/抑郁症前兆/手机太好玩)

—— 家长情绪爆发≠教师失职(往往是婚姻/经济问题的转移/对孩子的问题无能为力)

3. 设置教育"止损点"

——听不进去的时候,换学生自己来

——学不进去的时候,尊重各人选择

教育最美的状态,是如阳光般提供生长条件,却不代替草木呼吸。

现在,我会准时下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会对着放弃学习的学生说:"这是你的选择,请准备好承担相应结果。"

因为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背负他人的因果前行,而是点亮一盏灯,让每个灵魂找到自己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