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地在打卡机一遍又一遍的指模打卡,但是语音提示一直都是失败,哎,这个工作,真的难,一方面担心别人看到,一方面却是帮师傅做事,说实话,这么小的事情都搞不好,怎样成大事。从回到门店七点半,一直到凌晨一点半,陆陆续续在打卡机上尝试了10次,尽力了,没把事情做好,确实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下午还是照常回到店里做自己的事情,这时K哥也在,他给自己的建议,多留意外国音乐节现场,同时观察学习别人使用的技巧,再结合我们门店音乐特色,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而这时的自己,还是坚持先把界面素材尽量熟悉,根据平时录的现场视频,搭配音乐和灯光颜色,首先给自己的目标是争取这个月尝试打晚场或中场,同时AE软件入门步骤要开始尝试,师傅给的resolume的教程争取看完。
今天早场,除了师傅那个事情没有处理好,其他自己一切操作都是正常的,十一点半之前,整体的节奏感觉都是很好的。十一点半之后,嘉宾登场,刚开始节奏有点乱,尤其是嘉宾打一些dupstep风格音乐的阶段,素材频闪的感觉跟不上。这是自己第一次打嘉宾的现场,手上还是有点紧张,那是自己给自己的想法太多了,忘记了一些最基础实用的东西,有种为了节奏而强加节奏的感觉,所以这个时间段自己的表现是不满意的。紧接着是K哥用同样的嘉宾素材表现音乐节奏,说实话,今晚看着别人的表演,同样的素材,不同人手中呈现出来的画面确实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看着K哥给嘉宾素材添加的特效,或者说对于素材的理解,远远在自己之上,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拿一万八,你只能拿5000元的区别。总结一个经验,拿到一组嘉宾的素材,首先尝试去给素材分类,由歌曲的主歌,拉升,副歌这几个节奏去划分一下,每个素材,它会有自身的特点,它的律动,它的节奏,它的内容,适合在一首歌什么时间段播放,这就是一个VJ的进阶,今晚的自己,单纯的只是根据素材自带的运动节奏,没有认真去细分内容,所以整个表演阶段都表现不好,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合理利用特效,这点在K哥身上长见识了,别人是把特效真正运用起来,而自己,只是单纯把特效效果背起来,不会真正结合素材使用,这也是另一个区别,明白道理跟运用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阶段,明白只是一个输入过程,运用就是一个输入并且输出的过程,还是要给自己再泼一盘冷水,你学得还不够细,革命之路,道阻且长,任重道远,加油。
大概十二点左右,其实打现场的时候自己也隐约感觉到屏幕画面的不稳定,老是出现白屏情况,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两点,D3算是完全爆发了,自己就长期白屏,因为今天师傅还在外面工作,不能及时过来处理,看着K哥忙前忙后,说实话,机器出问题,那就是一个影响挺大的事情,虽然我们视频不像声音和灯光对整个现场影响那么大,但是长期黑屏,观众肯定是要投诉的,每个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印象中这是自己过来北京128天,第一次遇到D3系统这样不稳定的表现,同时在重启之后还是会有这种情况。而这时的自己,除了为D3系统郁闷,也为师傅的事情在头痛,确实不知道怎样跟他解释这个事情。居然有种浑浑噩噩待到三点半的感觉,只为心里会舒服一点,感觉自己的心态不好,事情搞不掂,不是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反而是希望通过其他的努力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体谅,方向不对,心态也不对,早点睡吧,没做好事情就是没做好事情,你努力的过程别人看不到,你也不必解释,这就是社会,早点睡,梦里什么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