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是关注我的一个网友。
大概1个月前,R私信我说希望见面咨询,愿意付费。
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特殊——中学起养成赌博的坏习惯,举债至今。
其间,他想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先后求治5位心理医生,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朋友没收其银行卡,修改支付宝、微信等交易密码。除每月基本生活支出外,阻止大额消费。
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法根治。
01
我不是专职的心理医生。我只是喜欢跟人交流,在促膝长谈中帮助别人,或许还能提升自己,尽量一次性解决问题。因此,我愿意帮助他。
见面前,我先初步了解其现状,做准备工作。见面时,用我最擅长的一张A3白纸记录R的说话模式。

这个过程持续1-1.5小时,辅助我详实分析并得到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02
对R的分析如下:
1、一个思维敏捷、智商较高的人。因为聪明,他的收入可以满足日常赌博的经济支持,而且始终相信自己有能力赢钱,也确实经常赢钱。但赌博这件事非常特殊的是“输的概率总大于赢”。
我曾和在澳门赌场工作的人交流过,他们有句行话: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来。
2、有比较深的限制性信念。R从一开始就反复讲“自己这个是病”,主要受早期咨询心理医生的言语影响较大。
3、现有的解决方案有强制力但不能在R内心产生内驱动力。为了满足赌博的欲望,他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把被朋友没收的银行帐户里的钱套取出来,或者通过手机APP借钱。
4、把自己陷入一个死循环。上图所示,有钱==》赌博,如输钱==》输光结束;如赢钱==》存一部分钱,留部分钱继续赌博==》输钱==》把存的钱再取出来去回本==》直到输光。
03
针对上述基本分析,我在面谈中强调如下两点:
1、赌博不是病,只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要解决的办法,要么换一个好习惯来代替,要么把这个换习惯的使用频率降到最低,即允许和接受自己有这个“爱好”,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可以小赌。
2、给予内在激励。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最终能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我只是一个引导者,不要过多依赖我,用故事的隐喻来做心理暗示。

问题的难点在如何改掉这个习惯。
从我对他的观察看,要彻底清除难。比较好的办法是用一个习惯来阻碍而不是替代原有爱赌博的坏习惯。于是,我和他交谈的注意点就落在此。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捕捉到一个很好玩的细节——R在2006年和2014年曾两次短暂恋爱。在那段时间里,他没有要赌博的心思,而是全心全意去追求意中人。
虽然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但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此后出于赌博和经济的压力,觉得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无法照顾未来的“另一半”,再也没有对爱情的向往。
当我向R提出“去恋爱吧”的建议方案时,R很诧异地看着我。因为之前从未有人提过这样的“奇葩”建议,别人的聚焦点都停留在如何克服赌瘾上。
我看出他有不自信的心理,随即展开教练式发问:你希望未来的自己解决现在的困境,变得更好吗?
R给出肯定的答复,否则干嘛付费求助于我。
在得到他自己的确认后,我和他一起着手制定“追女计划”,并郑重其是地让他签名,承诺各个时间节点来做相关的事。
凭他的相貌、谈吐和智商,我认为这不是难事,他也颇有信心,计划里的很多细节都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03
当R得到满意的答案,我在分手后的路上继续想一个问题:
今天虽然答案有了,但一个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会继续跟踪和适时督促他。
毕竟,最后能够帮助他的人是他自己!
近日,R微信发给我他写的戒瘾日记,我很为他高兴,并鼓励每天更新,不在文笔有多好,重在记录心得。
相信他会在艰难中走出困境,谨以此文做个引子,让我们共同见证他的自我救赎之路。
R的日记——day1
20多年赌博成瘾了,突然觉得累了,不想再继续这样轮回了,多年来一直走在戒赌的路上,越憎恨,打压,讨厌内心的那个瘾君子,到头来反弹、打击越大,瘾君子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难以分开。索性就带上它痛并快乐着继续前行.....
20多年的成瘾生涯,不仅是输掉了金钱,还有我的童年,青春,健康,父母的关系,亲戚朋友的信任,关系.....这笔巨额赔本买卖为什么会持续发酵?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驱使我们中了魔似的敢去梭哈,不记一切后果铤而走险?接下来我会分享我与赌君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