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征文]修伞匠陈师傅

文|似舞

-1-

夏天的一场大雨过后,天空蔚蓝如洗,路边许多落叶,湿漉漉的躺在泥土上,走过时好似能听见夏天的声音。

在多雨的南方,伞尤为重要,特别是每年农忙时,常大雨倾盆。在荔枝树下采摘荔枝的农民,如果没有雨衣、草帽、雨伞傍身,那不出片刻,大雨顺着树叶,很快便会湿身。

草帽能自己编织,雨衣是用透明的薄膜简单裁制而成,也易得。只有这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户人家至多备上两把。这要是小孩撑伞遮雨,不小心给弄坏,是绝对要挨父母一顿揍的。

伞一但坏,就得盼着修伞人到来。修伞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丝毫马虎不得。会的人也少,而印象最深的便是修伞陈师傅了。

每到雨后天放晴,修伞的陈师傅就会出现在街头巷尾。用着他手里那小小的铁棒,敲打着背在身前木箱,问问各户人家,可有伞坏,需要修理。村里人见了他都不免寒暄一句,说起来,倒像是约定俗成的一件事。

-2-

村里的老人说,这陈师傅可是个让人直竖大拇指的匠人。十几岁就跟着隔壁镇的一个老师傅,学习这门手艺,一直勤勤恳恳,这修伞一修就是40多年。技术好,价格实诚,也不必跟他讨价还价。

记得陈师傅不高,比我爸还小一个头,瘦瘦的,皮肤有点黑,却也长得清秀。每次他来,都能远远地听到他敲打木箱和一口清亮的吆喝声。

没稍一会,他的背篓就装满了坏伞。

陈师傅的修伞摊,就搭在马路旁,铺一张红布,放一张小木椅,几张小木凳。再把工具箱里的小铁锤、剪刀、钢锉、尖嘴钳、螺丝刀、刷子,成卷的铁丝,装着针线的小铁盒等工具拿出来。把这些齐放在红布上,这修伞活计便开工。

这有经验的修伞师傅,伞一过手便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有一次站在边上,看着陈师傅轻车熟路地用工具,把手里的坏伞伞骨缺口咔嚓剪掉,换上新的,用尖嘴钳把接口捏紧。再引线穿针,将伞布罩在新的伞骨上,最后缝补,试伞,双手递给修伞的奶奶。

-3-

这是布伞的修缮方法,而各家各户里多用的是纸伞。这纸伞价格便宜,伞支架用的是竹子制成的伞把和骨架,伞面是涂过桐油的油纸。虽然也能防水,但毕竟是纸制而成,这不小心一划就是一个刀口,骨架也极易坏。

陈师傅修纸伞是极快手的,在小刀口处抹上些许桐油,从红布上拿起一块高丽纸,也抹上桐油,紧紧贴住,这刀口处就被贴紧实了。

如果是刀口破洞处很大的话,便要先把破洞周围清理,用针线把油纸伞面拉紧。让破洞尽量小一些,再抹桐油。这多一道的工序,他便极小心,补上透亮洁白的高丽纸,要再刷上两层桐油,也就成了。

如果是家里雨伞散了,已不能成型,得扔的妇女心疼得紧,看到陈师傅就像看到救星一样。

他接过手,会把已经不能用的伞架小心地拆开,细细拆除后,再拿新的伞架替换。还要拿棉线把旧伞面和新伞架缝合在一起,再刷上桐油,贴紧高丽纸。修好的雨伞,会叮嘱妇女打开放置阴凉处,桐油晾干才能使用。

-4-

这陈师傅总是面带笑容,修伞时间也跟来人话家常。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那天村子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陈师傅遭遇过这样的苦难。

“来人哪,来人哪,救命,刘三家的小儿子在河边玩,踩空,掉进河里了。”

那几天连连暴雨,河水都快齐岸,报信的人慌慌忙忙地跑了来。只见,陈师傅扔下了手里的工具,飞奔到了河边,顺着人群指向的方向,一个跃身就跳到了河里。

过了一会,抱着已经昏迷的孩子浮出水面。两个人接过陈师傅手里的孩子,另两人拉起脸色灰白的陈师傅。他也不休息,疯了似的推开围着孩子的人群,抢救孩子,看得人直打颤,心被吊着就怕孩子救不回来。

在陈师傅的反复按压下,孩子终于吐出了一口水,周围人都轻叹了一口气,还好没事。陈师傅则是跪在地上,连连说着“老天爷保佑,老天爷保佑,这么小的孩子可不能遭殃。”

闻讯赶来的刘三给陈师傅作揖,连连道谢,说要让孩子认他做爷爷,以答救命之恩。

陈师傅掉了泪,说“我怕,我真怕,我多想我的桃花回来。”他就这么坐在地上,因为常年修伞粗糙,满是裂痕的双手抹着泪。

刘三把孩子抱回了家,也让村里人把陈师傅引到他家换一身干衣裳。

-5-

陈师傅被人扶着离开,村长才缓缓开口,他的独女桃花二十年前的时候,失足落水。那次他在隔壁镇做活计,村里人跑来给他报信的时候,他说什么都不信。

直到看到女儿冰冷的身子,才知道一切都晚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而他的媳妇,也因为女儿的离去郁郁寡欢,不久便也离开了。

至此二十年,孑然一人,走街串巷,修伞谋生,早已习惯了早出晚归,赶着夜路回家的时候,点一盏微亮的油灯,抽一杆烟。

众人听着他的遭遇眼泛泪光,世间的苦,所思又怎及所历人的一分。

陈师傅和刘三家常走动,刘三是个实诚人,小儿子也喜欢陈师傅。他每次来都带点小玩意小零嘴,走得近,年三十晚上也留在刘三家吃了饭,倒也为村里人所道。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也不再为伞犯愁,修伞人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很多人都不做这行了,也不再有人学习这门手艺,陈师傅也摆不动摊,就越来越难觅修伞人了。


【乡土故事&行业故事汇&微小说首次征文】:家乡老行当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