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一个擅长填词的美男子,一个精通音律的江南才子,一个经常自己创作新曲,创作出新词牌的词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想不出名,都难。
晏殊笔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梨花是一个点缀。
苏轼笔下,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梨花是他清明人生的写照。
陆游笔下,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梨花是孤傲清高、不随波逐流,最为独特的那一个。
梨花,在周邦彦笔下,化身美人,甚至比美人更有风蕴。他的《水龙吟·梨花》,婉约细腻,咏物寄情,化用历史典故,铺陈梨花多重意象,为我们展现了宋词特有的含蓄美与意境美。
他的诗词,结构严谨,委婉动人,情节曲折,往往出其不意,余韵悠长。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1056年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他任过哪些官职呢?他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的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典丽精雅。他的长调,尤善铺叙,成为后世律派词人的宗师。
他的词,被旧时词论称为“词家之冠”。他流传于世的,是一本《清真集》。多才多艺的他,可以和历史上有名的嵇康相媲美,因为,都精通音律,创作音乐,还都是美男子。
周邦彦汲取柳永、秦观等人的优点,继承他们的风格,加以发展。他在词的创作中,运用格律,开创了先河,被赞为词之集大成者,更被王国维赞为词中老杜。
读他的词,如品一杯明前茶,茶香入口,沁人心脾。他填的这首水龙吟梨花,更是美到极致。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素肌应怯余寒”以拟人写梨花的娇嫩,“樊川”、“灵关”考据地理与历史渊源,“传火楼台”,让人想起韩翃的《寒食》诗。潘妃、昭君、长门宫的典故,让梨花词充满厚重的人文底蕴。
周邦彦化用前人诗句,以“雪浪翻空”,“粉裳缟夜”对比李花,凸显梨花的独特,可见其其“锤炼化用”的语言功力。
上阕从"青芜地"的春日景色,寒食节的"传火楼台",展开叙述。下阕借"风前月底"的自然现象,"雪浪翻空"的想象,营造浪漫氛围。
"残红敛避"与"满园歌吹"形成鲜明的对比。"朱铅退尽"的梨花,天然去雕饰,力压群芳,在枝头傲然开放。花开易见落难寻,繁华易逝,飘零的梨花,"不成春意",不胜凄凉,仿佛词人宦海沉浮的心境。
"黄昏泪"意象,"长门深闭"的典故,也很有趣。陈皇后千金买赋的传说,与当下梨花带雨的凄凉,同样让人感到怅惘。
"素肌"与"粉裳缟夜",这样白描的写法,与宋代的审美,完美契合。而樊川杜牧、长门宫、昭君出塞这些典故,让词中德梨花多了些历史厚重感。
周邦彦的这首词,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写出梨花之美。他以洁白的肌肤比喻梨花的素雅,别出心裁。词中大量引用典故,让梨花更具人文气息,历史魅力。
词的上片,周邦彦用细腻的文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国画,画中,春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抚摸着青草,一树梨花,洁白似雪。李白曾说,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梨花开时,正是晚春。春寒未尽,而枝头的梨花花瓣晶莹剔透,看起来异常娇嫩,因此,怯余寒一词的用法,真是绝妙。杜牧曾在诗中说,带叶梨花独送春。你看,当你为满地桃花花瓣惆怅伤心时,不如相约一起去看梨花去吧?
灵关的梨树,长得如此茂密,道路两旁的枝条,彼此伸展到另一边。诗人以遮路两个字,生动地写出灵关种植的梨树数量之多。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可谓梨花的真实写照。樊川和灵关的梨花,宛如春天里银装素裹的仙境。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天将要过去,长门宫禁闭,任凭梨花寂寞地开放,孤单地凋零,屋内的人无心观赏,置之不管。
很显然,才子周邦彦,汲取前人诗词之精华,一番锤炼后,化为己用,更形象,更生动。黄昏泪,真如林妹妹所说,半为怜春半恼春,更有几分是思念。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繁英,说明梨花开得茂盛,歌吹,即歌声和音乐声。风前月底,特指玄宗皇上李隆基的那些风流故事。才子周邦彦用词文雅,言简意赅,仅以四个字百便写出了唐明皇的特点,绝妙至极。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玄宗皇上精通音律,擅长法曲,精挑细选三百余人,亲自在梨园教授法曲,这些人每天一起练声,声音有失误者,玄宗皇上必定能发现,并为之纠正。梨园子弟的说法,因此而来。
精通音律的周邦彦,善于创新,他新创了很多词调,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宋徽宗赏识其才华,给他机会,让他得以进行专业创作。一个人的兴趣,如果可以与工作结合起来,那真是太幸运了。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凄婉动人,让人叹息,而玄宗亲手设立的梨园,每到暮春时,梨花胜雪,香气宜人,满园歌声、丝竹声,让人叹为观止。
词中引用潘妃、昭君的典故,也是以拟人的手法,突显梨花之美。根据史书的记载,潘妃,小名玉儿,肤色洁白,姿容出众,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妃子。王昭君,是古代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韩愈笔下的李花,白到什么程度呢?胜似白雪的李花,映照着夜空,连天空都变亮了。白花倒烛天夜明的比喻贴切生动。群鸡惊鸣官吏起,为什么呢?因为群鸡误以为天亮纷纷啼鸣,朝中官吏听闻鸡鸣,纷纷早起。
当太阳升起,与阳光交相辉映的李花,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下让人眼花缭乱,不敢直视。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接下来的反转,更为惊艳。你看,韩愈笔下浓墨重彩描写的李花,在周邦彦的笔下,却是不成春意,无法与梨花比拟,自然引出后面的议论。
马嵬驿兵变,古稀之年的玄宗皇上,再也无力保护杨贵妃。年仅三十八岁的贵妃,无奈在马嵬坡的一棵梨树下自缢。根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妃子死日,马嵬媪得锦袜一只,过客传玩,每出百钱”。
"谩意为徒、空,琼英谩好",写出梨花之美,以及诗人的叹息。如今,空有一树梨花,却再也见不到太真的容颜。梨花有雪花之白,兼有太真之魂。
恨玉容不见,玉容,指寂寞冷宫的陈皇后,塞外悲鸣的王昭君。曾经的绝世佳人,再也见不到了。倾国倾城的太真仙子,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