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财务报表--老唐《新手财》梳理

一、资产负债表:

恒等式: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费用

总资产=生产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投资性资产

生产性资产: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新准则并入“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新准则并入“固定资产”

油气资产

生产性资产:需折旧,减值测试(不可逆),连同消耗性资产(不需折旧,减值测试(可逆)),公益性资产(不需再旧或减值测试)

无形资产

开发支出

商誉:不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


新准则新增:

持有待售资产(负债):资产划入“持有待售”后,不再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新准则下承租人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统一参照融资租赁。出租人仍可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将“固定资产”下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单独确认为“使用权则产”,将原“长期应付款”中的“融资租赁应付款”单独确认为“租赁负债”


经营类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预付账款

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新准则下并入“其他应收款”,应付利息和应付股利并入“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分为融资租赁应收款(作为出租人)和递延方式分期收款。新准则下融资租赁应付款(作为承租人)分为“使用权资产”(在“固定资产”单列披露)、租赁负债(在“长期应付款”单独披露)

存货


新准则新增:

拆出资金:子公司金融机构的新增科目。合并报表原计入货币资金的“存放同业款项”调整至“拆出资金”。

应收款项融资: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下新增科目。

合同资产(负债)


投资性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

债权类投资: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1,控制:子公司:母公司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合并资产负债表,抵销,无体现

2,重大影响:联/合营企业:母公司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合并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3,无重大影响:

1)公允价值可获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公允价值不可获得: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新准则变动:

新金融资产会计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衍生金融资产

3) 其他非流动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 其他流动资产

2) 其他债权投资

3)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4) 应收款项融资

5)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剩余的全部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减值规则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负债:

1,按属性:

需要归还的本息总额不确定:交易性金融负债

,需要归还的本息总额确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2,按距离到期时间:

一年以内:流动负债

一年以上:非流动负债

3,按来源:

融资性负债:因运营或投资需要,借贷或发行债券带来的负债。

经营性负债:伴随企业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经营性负债

分配性负债:伴随企业的盈利而产生,应该支付但截至报表日还没支付的股利和所得税

4,按是否承担利息: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实收资本:即总股本。

资本公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只可以转增,转成股本(注册资本)。转增不需要纳税。

    减:库存股

专项储备:要求从事高危行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及类似性质的费用。

盈余资本:提取当年利润10%,累计达到注册资本50%后可不继续提取。提取后只能用于弥补经营亏损或派送红股,且送股后不低于注册资本50%。送股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一般风险准备:金融机构为了预防可能产生的亏损而额外准备的专用资本金。

未分配利润:连同盈余资本,合称“留存收益”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


新准则新增:

递延收益: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原属“其他非流动负债”。

其他权益工具:企业发行在外、除普通股以外的其他带有权益性质的金融工具账面价值。


二、利润表

营业总收入

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

汇兑收益

营业外收支净额

所得税费用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少数股东损益

其他综合收益:本质上是资产负债表科目。

1)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

权益法下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变动

2)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其他债券投资信用减值准备

现金流量套期储备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新准则新增:

研发费用:原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对应的摊销一并纳入并单独披露。

其他收益:

1)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承接当期直接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以及从资产负债表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损益的部分

2)获税务局返还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手续费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在“投资收益”下单独披露

信用减值损失:原“资产减值损失”拆分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原本记录入“营业外收入”的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

“净利润”科目下的“按经营持续性分类”:分为“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


创造利润的过程:

毛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汇兑收益=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四费-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汇兑收益

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金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纳税调整额+境外应得弥补境内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法定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净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净增加)+以前年度所得税调整


三、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

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CFO):

直接法:从营业总收入开始

从营业收入开始,先假定所有收入都不多不少地收到现金,所有支出也同样足额支付现金。

调整“所有收入都不多不少地收到现金”的假设:应收的增加(减少)和预收的减少(增加),都会减少(增加)本期现金流入。

调整“所有支出也同样足额支付现金”的假设:对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付薪酬、折旧减值等科目。


间接法:从净利润开始

调整思路:非现金项目,非经营活动,非本期利润表

即:

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利润表里已经扣除但并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1)+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和亏损(2)+利用期初与经营活动相关的非现金资产或负债转化来的现金(3)

(1)包括:资产减值准备,(有形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资产处置或报废造成的损失

(2)包括: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3)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减少(增加),存货减少值,经营性应收减少值,经营性应付增加值


CFO约=净利润+非现金支出-净营运资本

CFO约=息前税后净利润+非现金支出-净营运资本


自由现金流:

FCFF约=经营活动现金流+税前利息-资本支出净额

FCFE约=经营活动现金流-资本支出净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