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十九):自欺,欺人,被人欺。
在北洋王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东北王张作霖是他的亲家,见面却一定会恭敬地称呼一声“三哥”,毕竟当年他作为北洋军第三镇统领,跟随东三省第一任总督徐世昌挥师出关之时,张作霖还只是一个在剿匪路上疲于奔命的小小团长,这个人就是直系军阀的掌舵人曹锟。

曹锟这个人虽然没有雄才大略,但是却具备掌舵人最需要的品质,那就是识人善用,用人不疑。曹锟与麾下骁将“玉帅”吴佩孚,在北洋军阀中拥有最好的君臣关系,这也使直系军阀能够调节南洋与北洋两大集团之间的府院之争,能够力压当时如日中天的皖系军阀,击败“北洋之虎”段祺瑞而号令中原。但是每逢提到这个人,似乎最先想到的就是曹锟贿选。

作为北洋群雄中少有的戏迷,摸滚打爬了半辈子的曹锟,最终还是没能迈过欲望的门槛,自己导演了一出近代史上啼笑皆非的大戏,而且耗资不菲,各项开销达到1356万元之巨,主要为480位投票代表的出席费以及酬劳费等。对于这笔巨款的来源与使用,却足以看出曹锟作为一个旧派军阀的狡黠与天真。

在筹集这笔款项之时,直系地盘之上的各位督军忙碌起来,争相恐后主动报效,晋、鄂、苏等省份的督军如阎锡山等人更是奉上50万元之巨,直隶一省100多个县也摊派了数百万元。但是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直隶掌舵人王成斌所采取的方式,他在直隶积极进行禁毒工作,抓获了一大批的毒贩,提出想要抵罪必须支付高额的赎罪金,否则就从严发落。

这些毒贩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无不积极筹款自救,仅此一项措施就又筹集数百万元。对于所需的余款,家产雄厚的曹锟自己也进行了出资,毕竟在北洋军阀中,无师自通的曹锟颇具商业头脑,在民国十五年十月的一期汇刊中曾记载曹锟家产达5000万元之巨,是名副其实的首富。而在40多年前,曹锟还是那个在天津城的大街小巷推车卖布的少年。

然而很多拿了支票的代表,少则两千多则上万元,很多人选择流连勾栏瓦舍,花天酒地挥霍一空,最终却并没有投票给曹锟。曹锟的亲家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被吴佩孚摧枯拉朽般赶回关外,更是果断采取行动反对,声称只要是不选曹锟就可以在自己这里领取等额的报酬。对于这些情况,曹锟也只是一笑待之。最后在这场耗资千万的闹剧背后,当曹锟踏上专列进京赴任之时,也注定将这位一代枭雄送入看似辉煌的坟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