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影评:何处为家

故事大约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爱尔兰小镇姑娘艾丽斯离开家乡,挥别母亲和姐姐来到大洋彼岸的新都市纽约。远离家乡,孤身一人,艾丽斯患上了思乡症。然而,一个意大利小伙托尼的出现让艾丽斯异乡的生活变得生动了起来。她依然思念母亲和姐姐,但在与托尼日日夜夜的相处中,他们一起走过城市的每条街道,一起畅谈未来,一起体味快乐。家的念想从大洋彼岸的爱尔兰,漂洋过海在纽约播下了种子。

何处为家?都说家是港湾,航行再远的船也在此停泊靠岸。家是归属感,是可以放下全身的重量,呼出最轻松的气息。身在异乡为异客,爱丽丝初到纽约,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前来务工的爱尔兰姑娘,而遇到了伴侣之后,她成为了一个要在此生活的爱尔兰姑娘。家并非是固定不动,只要能给予归属感的那块天地,都可以称之为家。而那份归属感,可以是一个爱人,一个孩子,也可以是一栋房子,抑或一张舒适的床。

当艾丽斯的姐姐因病逝世,她归国探望伤心的母亲。母亲、朋友都想她留下来,还有一位高富帅异性热烈地追求。这一切似乎看上去太美好了,美好到她隐瞒了已经和托尼私定终身,美好到她不敢拆开托尼寄来的每一封信。当尖酸刻薄的面包店老板娘刺破她已经在美国成婚的真相时,艾丽斯猛然想起了当初自己毅然决然离开母亲姐姐的原因。艾丽斯问道,你对我说这些,是想让我离开,还是想让我留下,恐怕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看似童话般的爱尔兰小镇,艾丽斯不喜欢人们贪享安逸的不思进取,不喜欢这个小世界里的压抑空气。纽约的生活已经不经意改变了艾丽斯,融入了她的骨髓,让她刻上了那片土地上的印记,她迫不及待地买了第二天的船票,不是去美国,而是回美国。在回纽约的洋轮上,一个第一次坐船的女孩遇见了艾丽丝,神情就像当初的她一样,终有一天,这个女孩会像此时的她一样,不再是一个爱尔兰姑娘,而是一个美国的爱尔兰姑娘。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家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那块土地。年轻的一代会去大城市拼搏奋斗,为自己争立足的一席之地。家不应是束缚,家应当是包容的怀抱,有大家,有小家。何处为家,心归处即是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若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故乡。” 今天来聊一聊“不那么新鲜的”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电影——《布鲁克林》...
    酒公子阅读 7,607评论 1 3
  • 夏末,在五台山的深山中,有一片少有人踏入的森林。林中的树木遮天蔽日,原本原本炙热的阳关都被树叶挡住,异常的凉爽。林...
    冰月光辉阅读 14,463评论 0 14
  • 首先,同样来自爱尔兰的导演:约翰·克劳利,以《男孩A》而名声大噪的他,这次只是单纯的讲述爱尔兰民族的故事。虽然大背...
    欧阳云路阅读 416评论 0 0
  •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终极目的都只有一个:获得幸福,快乐,有一个好心情。有的人可能会说:酸甜苦辣才是人生,人生不应该...
    栗狐阅读 106评论 0 0
  • 我对于你来说是个小孩。
    二辫儿阅读 1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