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1.这些话,源自最近的几次交流。

2.我们看到孩子懈怠、说脏话、打游戏、把房子弄得一团糟……于是我们生气、愤怒、指责、惩罚同时又无能为力。然而我要说,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3.孩子往往并没有变坏。他们这样有两个原因:一是这就是人类本来的样子,也是你本来的样子。你并不会比孩子表现更好,然而这点常常被你忘记。二是这是孩子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包括与你互动的结果。

4.孩子经常不知道怎么做。一方面,你给孩子提出了太多要求,另一方面,孩子又不知道你的核心要求。就是说,在孩子眼中,你是喜怒无常的。你没有在你与孩子之间形成必要的边界感。孩子不知道哪些不能触碰,哪些是属于自己的空间。或者,你压根就没有给孩子留下必要的且安全的空间。

5.例如,孩子可能在吃饭时不停地晃动腿,你就火了:“你还能不能好好吃饭?!”从你的角度来讲,你是对的,这属于餐桌礼仪。但问题在于,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你在全方位地控制孩子,评判孩子的一切,而孩子那里也并没有领到一份比四大名著还长的“行为清单”。孩子可能因为怕你而屈从,可能觉得自我受到威胁而逆反,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好。相反,如果你只是友善地建议,而不作为命令要求孩子必须做到,那么,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可以决定怎么坐在那里吃饭,父母只是建议而已,他就更容易听取建议。

6.边界感应该很清晰。例如,约定的学习任务(必然是有限的),约定的看电视或打游戏时间(或约定不看电视不打游戏),诸如此类。那么,之外孩子的生活,只能建议,不能批评或随意干涉。要允许孩子懈怠、浪费,甚至犯一些其实无关大雅的错误。

7.如果孩子完成了约定的内容,他就应该是自由的。邻家孩子的挑战卓越,不能成为自己家孩子的诅咒,变成家庭教育的材料。你可以影响他,但不要强迫他。你有权强迫的部分,都与契约有关。

8.契约之外,你希望孩子达到的,就尝试说服他,并协助他一起完成,例如收拾房间。但他不愿意,万勿勉强。

9.所有焦虑,所有扭曲的亲子关系的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心理预设:我们希望孩子按我们想的做。你希望孩子重复你的生活吗?既然不希望,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心理预设呢?

10.这个预设的背后,是一种亲子关系中的权力预设:我们总把孩子当成我们的私有财产,从而有意无意地扮演明君或暴君的角色。只有很少的人能真正地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和支持的生命。

11.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因为没有生命是甘于平庸的。你所看到的一切不好,通常都源自本能、缺乏指导而无所适从、自我防卫或反抗、自我否定甚至绝望。在孩子需要理解、宽容与支持的时候,你通常却评判、指责以及缺乏指导。

12.读了这几条,不要怪你,也不要怪孩子,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未完成的”。责怪任何人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永远是共同成长。在成长中,一切过往的错误,都会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营养。别忘了我们的校训: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168评论 19 139
  • 最近,几经思索还是决定让孩子上一年级,我只要准备好了,我想,他就准备好了。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昨天晚上老公去医院照...
    冰雪原野阅读 441评论 0 0
  • 晚上跟我爸视频 开场白都挺好的,平常的问候,天气,多穿点,生活吃好点,工作不要太辛苦,等等 良好的氛围,我想着把...
    媛天宝贝阅读 243评论 0 0
  • 耐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察觉,不断的在做事时有刻意养成耐心的想法。 不急于求成, 是最成功的策略...
    翔子52双鱼阅读 14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