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需求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试着反思自己的行为,但由于基本概念的模糊,经常是隔靴搔痒,进步不大。昨天看到笑来老师关于价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分析,似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曾做过那么多不被需求的事情呀!

拿我跟我老公之间的关系来说,我在家全职的第三年,由于房价飙升,收入骤降,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个之间闹得很僵,一开始只是为了一些小事,他喜欢唧唧呱呱解释个不停,而我根本却不想听。再后来吵架就是互相攻诘、揭短了。俗语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但在我们这里完全反过来了。最后我们几乎到了闹翻离婚的地步。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倆都能冷静一些,从对方的需求出发,我耐心倾听,他啰嗦的也会少一些;同时如果我们能及时正确认识到在高房价面前该何去何从,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完全产生破坏性作用的争执了!至于那时为什么一直没有离婚,我天真的以为是为了孩子好,我不想让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我清楚的记得,每次当我们发生争执的时候,孩子不是赶紧躲在窗帘背后就是赶紧躲在被窝里,避免使自己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忆起我走过了一大半的人生,至今记得小时候父母打架,母亲在地上打滚的情景,心理仍隐隐在痛。很难想象孩子是怎样承受过那一段时间的,简直是生活里的一场噩梦。后来我意识到即使我想这样一步不离的陪着她走下去,但孩子总要自我成长,将来总有长大了离开我的那一天,而在这样充斥着火药味的家庭里生活肯定也不是小孩子想要的。所以我必须再一次去工作,哪怕是做最不起眼的事情,我也不能再在家里呆下去了。就这样三个多月很快过去了,我们的家庭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孩子的脸上也多了些灿烂的笑容,而且明显感到她更加自理和善解人意了。由此看来,我做全职母亲的那段时间虽然很努力做到全心全意照顾家人,陪伴孩子,琐碎辛苦,但我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家人最需要的——老公需要我有份自己的事情,不封闭不钻牛角尖;孩子需要一个阳光的母亲让她感到舒服温暖。这个才是我的价值所在呀,至于每天我是否做了可口的饭菜,是否把家里卫生搞得整洁,是否完整陪伴了孩子的一天,看到她点点滴滴的变化,这些显然都不重要了。

而我认识的一些人也在犯同样的错误。我在琴行见到很多学习弹钢琴的孩子,他们天赋各异,有的领悟力超高,有的只是想学习如何弹奏乐器。每当那些领悟力一般的孩子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部分进步迟缓时,坐在一旁观课的家长们就会又急又气地责难自己的孩子,并恨不得走上前来手把手教孩子弹琴。这些孩子有些还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有些已经是初中生。当她们的父母责难她们的时候,我真的很替她们捏把汗——本来学习的压力已经消耗了她们的体力,父母的责难又进一步加重了她们抑郁的心情,真是雪上加霜呀。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家长们在此时的所作所为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这个时候的孩子,一个恰当的鼓励甚至是适当的沉默也是可以让她们积蓄力量继续前进的吧!想想我们小时候多么在乎父母同学的评价——为什么有些无意的伤害到现在还印在心里?而那些被肯定的言辞也一直让我们感到温暖和鼓励。

在生活工作中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有时候你努力付出做的事情,并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这时候你难免会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而感到委屈,双方之间的矛盾常常由此爆发。所以,当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常问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别人需求的吗?”如果答案是‘否’,那么,你就要赶紧停下来思考,什么是你要做的正确的且被需求的事情,想好了你再做。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避免受更多的不必要的委屈,成全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成熟的话宁可不说,宁可沉默。把自己的兴趣隐藏起来,使他不知道我们想些什么。 ——林彪 江湖越老、说话越少。 ☞因...
    周愚阅读 3,652评论 2 1
  • 今天我加入了亲子教育晨读群,简单知道了什么是感赏,什么是投射,就边学边用吧! 感赏孩子早晨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时间起床...
    亲子_87c2阅读 1,046评论 0 0
  •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不一样的选择,下一秒,也许会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样也许上帝...
    北壬阅读 2,350评论 2 3
  • 兵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零压力--内向者的轻松人脉术》 老规矩,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内向...
    思维导图阅读 3,6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