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妈妈怎么理解这个词,妈妈说谁也难逃一死,都是朝向着死才活的。对极了,这是种状态,也是种常态。而我认识的向死而生,是一种在这状态下,不断挣扎、拼搏,敢于失去,敢于不甘、同命运做斗争的心态。
看抖音里有一条说:我真希望现在就检查出得了绝症,抛下所有的一切,用所有的积蓄到一个漂亮的地方生活上一段时间,哪怕一个月,死后,也埋在那漂亮的地方。好多人点赞评论,说他们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桥段影视剧里多的很,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是大家都想得绝症,而是想抛开一切繁杂,真正为自己过活,而对这段时间的算计,我们只需要月亮一次轮回的怜悯而已。这个问题不能深思,会觉得“生”这个似乎拥有一切力量的词很可悲,而可悲的却不是我们自己,没有能脱离这悲苦的圣人为我们号脉。
我们所经历的苦难能说给哪位漂亮的知心人儿?只有另一个自我意识冷眼旁观着,冷静记载着它对你自己的伟大意义。(我认为伟大这个词,一点也不为过。)不是他人不愿听不愿体会,而是他人的同感不可能完完全全转移到你的身上,又怎会理解得了?往后自己翻翻那时的日记,才知道自己是如何绝处逢生的,这会儿,往往能被自己感动的成了泪人儿。流泪,通常会伴随着委屈,这是唯一向命运屈服的一点点委屈。你也许质疑过命运,质疑它凭什么?凭什么要降苦难于兢兢业业万事要强的你?可你终会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之类,然后再朝向更大的苦难。
不得不承认,悉数自己经历过的苦难,你会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但你仅仅回味幸福时刻的话,反而多半给你带来遗憾。其实命运又哪里不向着你,不给你苦难的时候,你被消闲麻痹的连生活的滋味都品不出来,是与不是,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会流出屈服的眼泪,会不甘的问凭什么,但我知道苦难终将过去,眼泪总会有干的时候,它无论如何不可能冲垮你的斗志。这似乎是父母教给我的坚韧。
我们不是活在影视剧中,但我们足够有能力设定自己的情景模式,或许把每天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天,更能分清轻重缓急、孰是谁非,能更让你活地简单、活地像自己一些。
但千万不能以此意识而自私了为人,我总是在花钱的时候想起父亲巧克力般的肤色,今天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再看见是刷朋友圈四叔的视频了,父亲的奔波无论如何不能归到“一切繁杂”里去,同理,一切让你舒服的感情,为你付出又让你变得敢于付出的人事,都不能划到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