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走进生活中的趣味科学,探索大千世界的奥妙!

关键词:科普 原创

周末带小朋友去国家图书馆的典藏馆看甲骨文,在用笔跟着模具在上面画的时候,说:妈妈,字不都是写出来的吗?这里的字怎么都是画出来的简笔画一样?为什么还要哦哦刻在骨头上呢?我们看过的字不都是写在纸上的?还有,你不是说古时候的人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么?

最重要的问题是,写字是干什么用的啊?这个问题难住了我,回家翻阅了很多关于文字由来的书籍,其实有很多的答案,可是觉得没有一个答案可以很生活化的,简单的进行阐述!直到遇见了“生活微百科”系列图画书,完全契合生活化主题,从生活中的趣事开扩视野,以小见大,并以幽默简洁的笔调,引发孩子探究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并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轻松认识生活中的科学。

内页图

图画书信息:

作者:余丽琼

绘者:朱成梁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推荐年龄:3-9岁(小、中、大班;1-4年级)

主要内容:

从前的人没有纸、录音机、录像机或计算机,该怎么记事情呢?有了!古代的人类用草绳打结来表示打猎的成果;可是,如果猎到很多动物时,结越打越多,就记不清楚到底每一个结代表的是什么……

那么,把要记录的事情刻画在洞穴的岩壁上好了;但是,要看的话,就麻烦了。因为可能会忘记刻在哪儿了……啊!好像刻画在常用的器具上,就能方便阅读了;不过,好像可以记录的地方不太够呢……还可以记载在什么东西上面呢?乌龟壳上?树叶上?兽皮上?还是木板上?

人们不断的创新,也为了各种需求,继续寻找更好的记事情方法。因此不只是记录的工具和方法的创新,也演变出了符号和文字的发明与使用。时至今日,我们想要记录“今天猎到了一百只羊”,再也不用拿绳子打100个结,也不是在墙壁上画出100只羊的图,只要用10个字,或是更简单的符号就能记录完成……也正因为记录方法的不断发展,文明得以代代流传。

《记事情》将横跨几千年来的文字和记录演变精华,浓缩成图画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了解文字与记事的演化,并从中学习到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与科学态度。

作者简介:

作者:余丽琼

1980年生于安徽安庆。文学学士、戏剧艺术硕士,现任《东方娃娃》执行主编。发表过散文、诗歌、评论等十几万字。2008年,由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团圆》,获得首届丰子恺儿童华文原创图画书奖首奖,并入选2011年度《纽约时报》十大童书榜单。

绘者:朱成梁

1948年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在苏州度过,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江苏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热爱图画书创作,并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和艺术营养。图画书创作大事记:1984年,《一闪一闪的兔子灯》获联合国亚洲文化中心“野间”佳作奖。1985年,代表中国入选由日本出版的八国画家联手合作的图画书《地球的同一天》。1994年,《争鹿》由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2006年,出版第一本自编自绘图画书《火焰》。2008年,由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团圆》,获得首届丰子恺儿童华文原创图画书奖首奖,并入选2011年度《纽约时报》十大童书榜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菌魇(军演) 01. 像往常一样先讲个故事吧。 同学P,这次为啥要用P呢?不是因为那个同学就是个屁,我用的是P...
    菌魇阅读 6,353评论 115 133
  • “同学们,学校举办了一次郊游会,不知大 家有没有兴趣呢?”刘云哲对同学们说道。 同学们一口同声“有兴趣!” “好,...
    盈盈子清阅读 2,507评论 0 2
  • 中午吃了黄焖鸡,店家问要辣椒不,随口答了句要。没想到她的辣椒那样辣,辣死我了,辣的难受,出门后就在想凉凉的...
    凤凰雅雅阅读 656评论 0 2
  • 近日,读了几篇名家散文,对几段关于读书的话甚是喜欢,记录下末,与君共赏。 ″我希望你再忙也要有时间读书和...
    檀香木新霞阅读 3,21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