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想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吗?我们成为那样的人了吗?

电影《比海更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第二次看是枝裕和的电影,第一次看的是《步履不停》,也喜欢淡淡寄过来他的散文集《有如走路的速度》,还有他的一些拍摄是日常里有些失意的颓靡,可又有一种温暖与支持。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一天就是一生。

我们还记得小时候想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我们成为那样的人了吗?

那些失去的,得到的。有曾静下来思考过吗?

这一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被生活与惯性推着走的人生,就像一台机器。

“我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可是他到中年时,还是成为类似父亲那样的人了。如果我们不能看见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自己,就只是偶尔的不甘心,然后又回到业力的模式中,往前走,直到生命的尽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偶尔会觉得悲观。电影在讲述这样一个平凡,也是大多数的人生。却也有母亲的温暖、乐观,与乐观里的豁达及智慧。

认识生命里的悲观,然后接纳一切。

“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不豁达,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是有时代价太大,婚姻破碎,一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经济危机,无法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可他依旧会为了让母亲开心和不担心,拿不多的钱给母亲,给孩子买一双超出他经济能力的球鞋,自己饿着肚子看着孩子吃汉堡。人性里都有温情的一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些会成为他接下来重建人生的力量吗?在逝去的爸爸眼中,他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爸爸是这样看他的。他甚至以为他逝去的父亲没有读过他唯一的小说。如果能更好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他的生命会不会有更多力量,去成为想成为的人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