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为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点绛唇》,把闺阁女子纯真娇羞之态描绘得活泼细微。尚在闺中李清照因此词在汴京城中小有名气,就连当时文坛大家晁补之(苏轼的学生)对她的词也颇为赞赏。年纪轻轻便博学多才,一是自身天资聪颖、二是家庭文化熏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之女,出生在书香世家李清照自小便耳濡目染学习书画诗词。
不久,已到待嫁之龄的李清照与礼部侍郎之子赵明诚喜结良缘,同是官家子女又有相同的爱好金石古籍,二人婚后生活很是恩爱,但因两人的兴趣相当烧钱,日子过得不甚富裕。
1102年,因北宋朝廷的内部的新旧党争,李清照父亲被罢免官职,全家返回原籍,又过5年,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也被牵连到新旧党争,被罢官免职后急怒攻心、一病不起。无法,赵明诚只得带领全家返回原籍青州,过上了乡居生活。虽然不如在汴京城的优渥生活,却有平安宁静的日子。夫妇二人相亲相爱,重新修葺书房并提名“归来堂”,李清照还给自己取了个雅号:易安居士。闲暇时赵明诚为妻子作画,题词为: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由此可见李清照是位清丽佳人。
1126年,夫君赵明诚因平叛逃兵有功而被朝廷授予官职,次年金人侵略,北宋大势已去,朝廷内部崩溃,赵明诚见势便弃城而逃,李清照眼见夫君做了逃兵,北宋做了逃兵,内心忧愁却又无可奈何,便做了这首《夏日绝句》借此抒发对国家热爱,对掌权人的不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国难当头,赵明诚何尝不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可是自父亲去世后家族存亡全系在赵明诚一人身上,妻子不理解加之多日奔波,心里郁结难消,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失夫的李清照心中悲痛不已,只得将丈夫的遗物保存好,跟随国家的脚步,辗转多地到达了南宋的首都杭州。过多的磨难,让李清照的面容苍老不已,人生已过大半。在这些艰辛困苦的生活中,遇到了张汝舟,对她百般呵护,让李清照的悲苦人生看到了一丝光明。原以为遇到的是位良人,谁知张汝舟却是为了她的钱财而来,等明白真相后,已嫁做人妇。
但李清照并未消沉下去,而是勇敢的向命运抗争,一面做张汝舟的贤妻,一面收集他的罪证,又过一年罪证收集完毕,李清照去官府告发张汝舟。但是宋代法律规定,妻子状告丈夫是要被判3年牢狱,幸得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了几日便释放了。
经历了国难、失夫、再嫁匪人等一系列的悲苦命运后,李清照依然勇敢的面对生活,为亡夫赵明诚《金石录》进行写作。1143年,李清照完成了亡夫的遗作,上表朝廷,让其后世留名,自己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河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有幸福欢乐、也有忧愁悲苦,可无论面对何种人生,她都勇敢坚强的生活。人是不能控制外部力量,但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困难来了,怕也要迎风而上。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