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何?

文/雒宏军

本来,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事情,就像吃饭是为了活着,劳作是为了生存,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但是,人还是有灵魂的动物,为人之道,少不了精神的富足,阅读便可以获取精神食粮,从这一点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相信,在人类的本性中就藏有渴求知识的欲望,在孩子的身上表现的特别强烈,小时候总喜欢提问,小时候愿意探究未知的世界,没有几个不喜欢书籍的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就被周围的环境所改变,变得功利与世俗,也就失去了这一本性。

读书为何?当一所学校让去做一个讲座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在很多教师不读书的情况下,要想改变别人的想法,喜欢上阅读,就必须给出一个理由。于是,就概括了一下读书的作用,如果非要从实用的角度描述读书的功能,大概就是以下这样几个方面了。

一是消遣娱乐,打发时间。从这个功能上说,读书和打扑克麻将之类的游戏活动没有多大区别。闲暇的时候翻翻书,内容无关紧要,只要有趣吸引人就行,比如各类通俗小说,古怪精灵、武打探险之类,大多数杂志都是这样,仅供消遣,现在流行手机阅读,朋友圈也多是这类文章,以心灵鸡汤为最多,最大的好处就是消磨时间,同时也有一种心理上的愉悦。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说这个功能,主要因为这是一种消遣式的阅读,没有多少深度和厚度,这就和其他的娱乐休闲差不多了。但是,细细想一下,还是有差别的,毕竟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情趣爱好,说不定读着读着就能渐入佳境,发现绝妙的风景。你要让人迷恋上一件事情,首要的条件就是感兴趣,就是这样的事情能够吸引人,否则读书真的就成为苦役。能够满足人的兴趣爱好,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是为什么要阅读的首要条件,给我们的启示是,阅读就从感兴趣的书籍开始。

二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知识日新月异,呈现出裂变式的增长,书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载体,我们不可能样样事情都能亲身体验,或者一一目睹,但是通过书籍,却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这种间接经验和我们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就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见识,提升我们的能力。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就是这个道理。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妻子怀孕之后,父母不在身边,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真的是一抹两眼黑,只好到书店选购了一本有关孕期知识的书籍,书名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是一位日本医生写的,详细记述了每一周的胎儿情况,以及准父母们应该注意的事情。靠着这本书,就把养育儿女的事情学会了,结果还不错,女儿茁壮成长,真是省了好多事情。回想起来,老人们虽然有很多养儿育女的经验,却并不见得科学,书籍就弥补了这些知识的欠缺。后来,又把这本书转送了好几个人。获取知识,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这可能就是读书最实用的功效了。

三是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在学校里,有些教师只盯着自己的学科,见不得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没收,要么撕毁,把学生仅存的那么一点点阅读的兴趣也给扼杀完了。这些老师认为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才是正理,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其中,其实存在着误会。女儿佳钰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般,每次试卷拿回家,我都发现那些计算题失分最多,归结起来就是有点马虎,但是她的应用题做得很好,起初也不是很在意,几年之后反思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她从小喜欢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强一些。小学的孩子,有些真的是无法理解那么一段文字的意思,或者有些理解错了,这样做题就难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关于阅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老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其实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更需要阅读,如果认真观察那些名师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山东泰安学院附中的孙明霞老师每一年都要自己购买大量图书,她自豪的说,“我个人关于教育类的藏书要远远胜于学校图书室的相关图书,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可以不夸张的说,凡是当今出版的的比较优秀的图书,我的书架上基本都有。”当你读着,读着,就有可能读成了名师。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必须通过阅读,才能了解儿童,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儿童,也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这就是阅读对教师的意义。

四是温润心灵,滋养精神。对学生来讲,阅读还有一层寓意,在于陶冶情操,培养美德。不知道大家是否观察过,一个孩子如果喜欢读书,他必定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也上心,喜欢读书的孩子,即便表现很“坏”,也不至于太出格。对孩子来说,书籍通过故事、寓言、童话等生动形式,构建了一种有意义的场景,进入其间,就会潜移默化的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道德情感,激发上进的欲望。书籍虽小,日复一日的阅读,会使一个人从内到外都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终身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在今天,很多教师觉得自己不幸福,面临着成绩的压力,管理学生的难题,还要应付很多检查,做各种各样无关教学的材料,于是,教师就成为一个身体和心里都十分疲惫的职业,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这时,阅读就是教师生命里的暖阳,依靠阅读,可以消解生活的无趣和麻木。有人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教育是提高心智的活动,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高雅的气质,智慧的心灵,如果不坚持经常性阅读,以阅读这种方式来修身养性,提高学识,智慧之花就会枯萎,自来水之源终会干涸。所以,做教师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阅读就是学习的最好方式,通过长久的坚持,一旦形成阅读习惯,工作和生活都会变得美好起来,生命的内涵在不断扩大,精神的境界不断提升,由此,我们的人生宽度和生命终点就会改变。阅读,关乎心灵。

五是祛除蒙昧,解放思想。这几年,陆陆续续买了好多书,以致于书架经常告急。我发现自己阅读的兴趣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原来在学校的时候,面对很多实际问题,所以喜欢那些方法类的,能够救场救火、解决问题的那些书,比如上海万玮老师写的《班主任兵法》,就是讲班主任如何对付淘气学生的,还有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怎样观课议课》,是讲如何观课、评价课堂教学的,做学校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常读李希贵的那些书,像《学生第二》《学生第一》等等,拿来现用,效果很好。时间久了,就开始思考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除了这些方法,总想寻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这有点像从西医向中医的转变,于是就开始读肖川、张文质的那些书,常常引起共鸣,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对我影响很大,他说,“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离开了学校,这几年喜欢上了历史社会类书籍,袁伟时的《昨日的中国》、资中筠的《老生常谈》、陈丹青的《退步集》、《荒废集》等等,就上了我的购书单。有一次,在一个乡村小学,看到学校给教师的推荐书目里竟然有青年学者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非常高兴,能够推荐并这些有思想厚度的书,说明阅读已经到了一个高度。为什么喜欢?就是因为这些书可以祛昧,除掉心头被蒙蔽的那片乌云,让阳光照射进来,越读越敞亮,让你思想解放,带你到达自由思考的境地。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知识:你知道的知识,你不知道的知识,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些知识必须知道,有些知识无需知道,这些我们都清楚,还有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就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所以,阅读的最终意义不是为了博学,而是为了做人。对教师来说,读书就是为了体味人生的精神财富,发掘人性的心底光辉,了解人间的普世价值,通过教育教学,把这些凝结着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说传递是不准确的,应该是通过教师的阅读,形成自己的人格,继而影响学生。

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能知道并体会到读书的好,读书的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扑在微信阅读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这是怎么了?Kindle、iPad、纸质书,不怪我,微信阅读那个小婊砸...
    乌素阅读 12,448评论 1 15
  • 《欢乐颂》中总是有很多情节引起观众的共鸣,相比于一些不贴合生活实际的言情偶像剧,它更接地气。其中有一段,是邱莹莹被...
    周婧sculptor阅读 3,146评论 0 4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5,009评论 9 209
  • 无知无畏的掌舵人 溥仪与上一代掌舵人慈禧见面的时候仅四岁,慈禧称他“小溥仪”,他也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即将发生的角...
    知江南烟雨乎阅读 3,427评论 0 8
  • 我这个朋友的儿子,因为吸食软性的毒品,被法庭判感化,兼做社会服务令一百二十个小时,那我这个朋友是怎么处理的呢?首先...
    饮料夕阅读 1,9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