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专家评课

执教:许昌实验小学宋素君

学生:新四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我们初步感知了盘古开天地的伟大。谁能用上一节课学习的方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图画支架

生:结合图片讲述整个故事

师:她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重点感知盘古伟大的形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师:(出示目标)有疑问吗?

生1:什么是体会?

相机板书:想象画面

生2:体会就是自己的感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神奇。

相机板书:神奇

师:结合学习目标开始自学(14:06——14:10)

语言提示:可借助批注,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小组合作探究,你找到了哪些神奇的画面?感受到了哪些神奇?(14:10——14:14)

师:交流展示,你找到的是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神奇的画面。

生:我们组找到的神奇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碎了。”我们认为神奇的地方是,当时天地像个大鸡蛋,跟我们今天的天地很不一样。

生2补充:盘古能拿起斧头劈过去,天地就分开了。我们平时劈木头都很费劲儿,而他一下子就把天地劈开了。

师:你能读读这个地方吗?

生读。

师:有点力度了。你想想,我们现在不是劈白菜,应该有力度。

生再读。(比较有力度)

又找一生。

你这样连木材也劈不开?

让我们带着力量和信心一起读读。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碎了。”

生疑问:“为什么盘古身边有一把斧头。”

师:因为这是一篇神话,就是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之事。

生再谈神奇的地方:“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地。”平时重的东西都是快速落地。

读出神奇:那轻而清的东西,读得轻一点。重而浊,读得重一点,慢慢下降,读得慢一点。师生前后合作读。

生齐读,读出神奇。

师:继续交流神奇的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我们组觉得第三自然段的这一句非常神奇——“天每天升高一丈……长高。”我们每天可能才长二三厘米,而盘古每天长高一丈。

师:有补充吗?

生:质疑。我们不可能每天长三厘米。

生:我感觉这两个词特别神奇“头顶天,脚踏地”。

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盘古特别强壮。

生2:我还看到了盘古的手麻了,脚抽筋了,但他想到了天地还一团黑,就坚持。

师:多么执着的盘古啊!掌声送给他。

生3: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非常坚持。

师:读出来执着

师:我也找到了一处“一万八千年”。引读。

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生:

师: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生:……倒下了。

生继续交流神奇的地方。

生:第5自然段。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有补充的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闪电

生:我听到了他呼出的气息就是风和云呼动的声音。

生:我看到了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生:我质疑,应该让盘古身上的伤疤变成山洞。

师:你们的意见呢?

生:我觉得应该耳朵变成山洞,因为耳朵是相通的。

师:你是说想象是合理的。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想象。


师生读。

师:盘古倒下以后……他呼出的气息+生读师:他发出的声音+生读

……

他的汗水+生读

继续想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他的

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盘古倒下以后……雨露……”(配乐、配图)

师:多么神奇的变化啊!正是这神奇的变化,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师提示:可以讲完整个过程,也可讲自己认为神奇的片段。

听有没有讲清神奇的过程,用上自己的语言。

生:讲第一部分。

师:谁来评价她讲的怎么样?

生:她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师:还有吗?

生:他运用了自己的语言,并且语气语调讲出了神奇。

师:还有谁来讲讲?

生:我讲整个过程。

师:谁来说说她讲清过程了吗?

师:谁来评评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讲的很好,用上了自己的语言。

生2:建议她加上更多自己的想象。

师:这节课通过盘古开天地的学习了解了神话的神奇,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师:快乐读书吧给我们介绍了童话故事,下去阅读并感受神话的魅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评课:许昌市光明路小学校长:李丛梅


重复选文——老课文

人教材和统编教材都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意识:清零


选文所在年级变了


课后习题变了


课文内容和认写生字也变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语文要素就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盘古开天地》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泡泡是助学系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阅读五表达更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