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如何管教?

孩子总是在长大,对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自我独立意识也在慢慢增强。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非常迫切地想摆脱父母的监管,作为家长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呢?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

2-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期,是孩子从意识上开始与父母的分离,这时不要限制ta的做法和想法,而而是接纳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自我。

第二个叛逆期:7-9岁

7-9岁是孩子独立意识的渴望期,孩子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觉得自己长大了不用事事都听父母的,也会自己学着大人的行为做事。这时可以试着把主动权交给孩子,避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在ta受挫时加以鼓励,引导正确方向。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

12-15岁是孩子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跟不上生理的变化,导致孩子的叛逆和不良情绪。这时要相信孩子,把ta当成独立个人平等对待的同时,陪着ta做ta坚强的后盾。

青春叛逆期有哪些表现呢?

青春期孩子因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现,但仍然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

把父母的叮嘱看成唠叨

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

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出门

有不满情绪,特别爱顶嘴

容易出现莫名烦躁,发脾气

和父母之间容易产生矛盾隔阂

家长不要盲目认为,孩子变得叛逆是孩子思想出现了问题,是孩子的不对。这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尝试从孩子的年龄、心理角度去理解他们,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是非对错,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女儿,平时住学校没手机玩,放假回家就看剧,很烦。”

“我儿子,小学成绩还能前三,上了初中成绩就开始下降,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那娃只知道追星,穿的衣服也奇奇怪怪,还和一些看着就不太正经的人一起玩。”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你会怎么做呢?

“我就说了几句,他就更生气,怎么管?”

“糟心的娃,突然脾气变得暴躁,因为小事和我发脾气。”

“被我吼了,不要我送她上学,也不要零花钱,拒绝和我说话。其实我也挺难受的。”

诸如此类等,这是很多青春叛逆期孩子父母的“控诉”和“求助”。

青春期的孩子不仅面临着升学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还要应对心理和生理的多重变化,变得敏感和冲动。

这时候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正确引导,当他们试着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反映他们的“需求”时,是想获得你的关注和帮助。父母应该用尊重、鼓励和信任的态度,耐心引导的方式去感化孩子。

有一些不能很好控制情绪的父母,仍然会沿用“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以暴制暴的方法,或者用一些苛责的话去攻击孩子。

这会让孩子更加看不见父母的关爱,觉得自己不被爱,不被社会生活环境所接纳,甚至有些孩子会产生缺爱、自卑等不好的特质。

孩子到了青春期,希望被平等对待,像成年人一样独立自主、拥有决定权,父母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己做主的空间。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不对孩子的做法进行批评,努力和孩子站在统一阵营,保持沟通的顺畅。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区别对待。

最重要的是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引导孩子的行为,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