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的草房子,我的理想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都是像夏目君一样温柔的人呢!



        清明回家看朗读者,告别的主题却发现了一位以前从未认得的大家——曹文轩。

         在朗读者中,曹文轩先生告诉我们的是“那些真正让你难过的,不是告别,而是来不及告别。”

          今天下午的四个半小时,拜读了他的半自传式作品《草房子》,这本儿童文学让我觉得它更像是给成年人的童话,搭建的是一个现实的乌托邦。

         《草房子》共58章,每章中都有一个主人公,而他们的故事又是围绕着其他章的主人公展开的,没有浓厚的乡村感,也没有用力过猛的感觉,每一次的描绘直击心灵,有些许忧伤,却没有其他作家中所表现出的悲伤中透着绝望。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生活中人,而每一个又心存着温暖和关爱,与夏目君很像,最近很喜欢这些平静却又包裹的文字,可以舔舐疲惫,抚慰时间。曹文轩先生是一个儒雅的大家,却又像是一个造物的导演:桑乔,桑桑,纸月和白雀。名字总带着诗意,像是曹先生的结束语:我们该如何感动今天的孩子?太阳东升西落,生老病死人世无常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让平淡的文字开出不一样的花朵,那就是 文学家的妙处了。

             且看一些描写:

             “拐了一道弯,浸月寺突然整个放在了桑桑的眼前。立在深院里的寺庙,四角翘翘,仿佛随时都要随风飞去。寺庙后面还是林子,有三两株高树,在它的背后露出枝条来。寺前是两株巨大的老槐,很少枝条,而偶尔剩下的几根,在风中轻轻摇动,显得十分苍劲。风略大一些,四角垂挂的风铃一起响起,丁丁当当,衬得四周更是寂静。”这是桑桑去找纸月时,误入寺庙。慧思僧人在拨弄琴弦,小小的桑桑竟有了对于寺庙恭敬且又温柔的感知。桑桑发现慧思眉眼之处像是一个人,却想不起来。而在书结束处画龙点睛的与纸月的出走呼应。一个拐角为一妙,看的读者直觉会心一笑。文中没有令人讨厌的人,甚至没有令人不安的事情。我想,这便是中国文学的不同寻常了吧,无安徒生童话的直接告白,文字中的羞涩就像苏州园林造园一样奇妙无比。眼前浮现此景,甚至连耳朵,仿佛都听到慧思僧人的那句“小施主,里面请”。

                 “因为他觉得他也介入了这个世界,成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他有了一种拿了入场券,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提前进入了场内的优越与得意。”这是桑桑为班主任老师蒋一轮和白雀传递信件的描写,男女之情通过小孩的视角描述也是很独特的,那些芦苇荡前守候小船等待的日子,那些蒋老师吹着笛声如泣如诉让桑桑失神的日子,那些由于弄坏信件而内心自责的日子,都成为桑桑心中最开心的日子。仿佛自己成了有用的人儿,小孩子稚嫩的优越感更烘托出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凉,妙绝了。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深知渺小,然而,如何活得轻便自在心外无物?并不是光靠内心就可以的。我以为,身边有让你感动地人和事,你怀着感恩的心,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充满新奇。脱去执念的包袱,不做傀儡的外衣。活得像个自己,就值了。

天上有一群花环式的白鸽,地上有一群可爱的人儿。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从原先的艾地移来的,由于孩子们天天来浇水,竟然没有一棵死去。它们笔直地挺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特有的香气。


             杜小康个头长得高,比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多,但并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一个女孩子的脸色。杜小康生在长在油麻地,但杜小康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当大船载着孩子们向对岸驶去时,桑桑还在水中游着。船上的孩子借着月光看水中的桑桑,就觉得他的样子很像一只被猎人追赶得无处可逃,只好跳进水中的一只灰溜溜的兔子……

               就有十几根长短不一、粗细不一、颜色不一的手指伸了出去蘸了酱油,然后在嘴里嗍了一下,发出一片“刷”声,接着就是一片品尝的“巴咂”声,像夏日凌晨时的鱼塘里,一群鱼浮到水面上来圆着嘴吸气时发出的声音。

               在细马未来之前,邱二妈和邱二爷一直相依为命,做了几十年的好夫妻。桑桑的母亲总记得,邱二爷去集市做掮客时,邱二妈就会在差不多的时候,站到路口上去等邱二爷回来。而邱二爷回来时,不是给她带回她喜爱吃的东西,就是带回她喜爱用的东西。相比之下,邱二爷显得比邱二妈老得多。但邱二爷喜欢邱二妈比他年少。邱二爷喜欢邱二妈总去梳她的头,整理她的衣服。喜欢与打扮得很俏的邱二妈一起去桑桑家串门,一起搬了张凳子到打麦场上去看电影或者看小戏……邱二爷离不开邱二妈,而邱二妈可能更离不开邱二爷。现在邱二爷居然撇下她走了。

               细马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坏,露着脚趾头。眼睛因为瘦弱而显得更眍,几颗大门牙,显得更大。令人惊奇的是,邱二妈却仍然是一番干干净净的样子,头发竟一丝不乱。人们看到,那枚簪子上的绿玉,在霞光里变成了一星闪闪发亮的、让人觉得温暖的橘红色。

               “这些信,一封一封地,都是从你手上经过的。但,它们在以前,从不属于你。现在,我把它们全部赠给你了。你长大了再看,那时,你才能看得明白。那里头,有你的白雀姐姐。”

                对于杜小康来讲,无论到哪一天,他也不会忘记在芦荡度过的那几个月——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当杜雍和因为鸭群连续几次误入人家的鱼塘,几乎吃尽了塘中刚放养的几万尾鱼苗,被愤怒的当地人扣下小船与整个鸭群,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杜雍和不吃不喝地躺在鱼塘边上时,杜小康也一动不动地坐在了他的身边。他有父亲的悲伤,却并无父亲的绝望。

                 鸽子们似乎知道了它们的主人将于明天一早丢下它们永远地离去,而在空中盘旋不止。最后,它们首尾相衔,仿佛组成了一只巨大的白色花环,围绕着桑桑忽高忽低地旋转着。 桑桑的耳边,是好听的鸽羽划过空气发出的声响。他的眼前不住地闪现着金属一样的白光。

           一九六二年八月的这个上午,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

                                                               ——读后有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期《朗读者》,董卿请来了温文尔雅的作家曹文轩,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那么平和,自带着文学教授的气质。他是一位儿童文...
    粥粥摄影阅读 3,699评论 2 14
  • 今年九月开始,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就是我们师生共读一本书的美好时光。我希望通过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方式,给学生一种...
    木槿點滴集阅读 9,915评论 6 15
  • 上学时候只知道《草房子》的杜小康,这次把《草房子》看了一遍,发现每个人物都很鲜明,故事都很精彩动人。对我来说,最打...
    宜之秋阅读 681评论 0 0
  •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六年小学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 ...
    六月_cef1阅读 1,304评论 0 0
  • 七期第四篇 一个小女孩看见爷爷家里有人送来一箱八宝粥,好漂亮的罐子,里面装的一定特别好吃,她纠结了好长时间,...
    洁儿洁儿洁儿阅读 33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