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交节。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也就是说立秋标志着节气意义上秋天的开始,而秋季则是由酷热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季的过渡性季节。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意思是说,秋天是个收敛的季节,万物在这个季节里控制成熟,不再成长。所以,立秋不仅预示着暑去秋来,也表示万物开始结果孕子,五谷丰登的时节到来了。
古代的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据传,在周朝的时候,立秋当天,皇帝要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汉代的时候仍然沿袭了这个习俗。到了唐朝,每逢立秋日,仍需要祭祀五帝。
在宋代,立秋这天,太史公会早早的站在殿外盯着梧桐树,一阵风过,一两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太史官便会高声喊道“秋来了”。再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的大声喊:“秋来了,秋来了”,秋来了的声音便立刻传遍了整个宫内外。之后,皇宫里面还会举行一个盛大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上苍的感谢。
立秋这天,皇帝除了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迎秋之外,还会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来保卫家国。另外,在立秋收成之后,老百姓们还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举行庆祝活动,一是为了感谢上苍和祖宗的庇佑;同时也是为了大家一起来品尝新收的稻谷。
其实,立秋还在暑热的时段,尚未出暑,古代人根据就立秋后物候的变化将立秋分为三候。
我们来看一候:凉风至。一候的到来,就意味着开始刮凉风了。炎热的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风中都是带着一股股热气,立秋之后,气温和水温都开始降低,刮风时人们会感到丝丝凉意,民间常有的说法“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也正是这个道理。
再说二候:白露降。这个时候,白天太阳光还是很强烈,晚上天气却逐渐转凉,导致昼夜的温差很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昼夜温差作用下,就会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
我们再看三候:寒蝉鸣。进入三候以后,太阳光不那么强烈了,渐渐由阳转阴,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秋季了,蝉也鸣叫的更加响亮。
立秋不仅意味着夏秋两个季节的交替;也预示着劳动人民收获一年成果的季节到了。所以,古代人民用祭祀、庆祝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对于好收成的期盼和感恩。
立秋的风俗
“立秋”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节气,早在3000年前,古代人就以祭祀的方式迎秋,那么现在又有哪些有趣的风俗呢?
先来说贴秋膘。有些人一听到“贴膘”,立马就觉得不好,不过我们这里说的“贴秋膘”不是简单的长肉,而是给身体补充营养。因为人到夏天食欲就会大减,而秋天来了,胃口变好了,自然想吃点好的东西补充营养,而这个补的方法就是“贴秋膘”。
贴秋膘当然不是一顿乱吃,主要是吃有营养的东西,那首选是吃肉。夏天太热,导致食欲下降,趁着立秋来了,大快朵颐的吃上一顿肉,既可以解馋,又可以补充脂肪和蛋白质。像烤肉、炖肉、红烧肉都成为了立秋时节人们餐桌上的最爱。就连美食家汪曾祺老先生的《立秋》一文中也写道:“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足鄧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彪悍霸道之气。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都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否则容易“上火”或者消化不良。这可就得不偿失啦!
除了“贴秋膘”,立秋吃其他的东西,可以统称为“啃秋”,有些地方也叫“咬秋”。民国记载:“食西瓜,谓之啃秋。”意思是说吃了西瓜,就是啃秋了。城里人会在立秋那天买个西瓜,全家围在桌边一起啃。而农民们的啃秋的方式则更加豪放。他们三五成群坐在树荫下,有的抱着红西彤彤的西瓜啃,有的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啃,脸上洋溢的都是收获的喜悦。
还有些地方立秋有吃鸡蛋、吃秋桃子、吃豆腐渣的习俗。比如在杭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立秋这天都要吃一个秋桃,吃完之后还不能把核随便扔掉,要把核好好保存起来,等到过年的晚上将核桃扔入火炉烧成灰烬,他们认为这样做第二年就可以免除瘟疫。还有山东一些地方,立秋当天喜欢吃用豆沫青菜做成的豆腐渣,用来防止痢疾,在当地还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的俗语。
晒秋也是立秋的习俗之一。“一叶梧桐一报秋,桃花田里话丰收。”就是说一到了立秋,稻田里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晒秋的习俗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非常具有地域特色。人们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称水、秋社、秋忙会、摸秋等,都是在立秋进行的民俗活动。因为各地地域文化的差异,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各种各样的民俗,都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立秋之后,该如何养生
从图库选择图片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开始,秋天既要补充夏季的虚损,又要为冬季储备能量,所以立秋养生少不了。在这里分享三个方法给你。
首先要从精神和起居说起。立秋之后,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我们的情绪也容易忧愁,正如刘禹锡在诗句中所写“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时候,我们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多愁善感。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应该主动学会排解,比如和亲近的人诉说、或者把它写下来,不要闷在心中。古人说“秋天宜收不宜散。”就是告诉我们秋天要收敛心神、保持心平气和。
还有现在大部分人都有熬夜的习惯,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损伤很大的。秋季早睡是顺应阳气的早点收敛,早起则有利于肺气的顺畅。一般早上6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是能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要想要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改掉熬夜的习惯,开始早睡早起,保持有规律的作息,这样才能顺应季节的变化。
说到养生,当然离不开饮食调养。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那这时候我们可以多吃一些莲藕、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物。这样我们的身体可以得到充分的滋补,又可以防止干燥。
最后,还有运动。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了,搁置了很久的身体锻炼可以开始进行了。跑和走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动起来就能增强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改善心脏功能。刚开始不要太强求,慢慢循序渐进,让身体逐渐适应养成好习惯,才能更好地坚持。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秋季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觉得秋季是个感伤的季节,有的人觉得秋季是安静地成长与成熟的季节。不管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做好眼下的事,就是不负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