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口,便是那半个盛唐

今天的文章,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到是关于谁的。小时候因为“床前明月光”在书本上认识了他。于是在以后很长一段生命的时间里,都总是记得这首背了许多遍,却不会厌的小诗。就像写诗的人,不论读过多少他笔下的磅礴柔情,像初识一般,总是美好。

其实我考虑了很久都找不到一个极为确切的词去形容,形容他的诗也形容他的人。大概是那一身的不羁之中又带着独特的温柔,既像立于世间却从没被束缚又能活的肆意。可心中却也装着无限的柔意与温存,后来我想这一种经过他自身气质而锤炼过后的柔情仍旧是磅礴的,波澜壮阔之气中被独有的柔情侵袭着。谓之磅礴柔情。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诗总在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很神奇的魔力,那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几乎瞬间就把你拉回千百年前的古都之中。体会那些古时发生的事,看到那些古时独有的风景。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在凤凰台上观望,金陵城已是一片荒芜。他曾经经历过这古都最繁华的光景,亲眼所见那些觥筹交错,红袖添香。而今物是人非,心中难免是万千感慨。有人说六朝古都,一江流水。只是天涯情事重。这话说的精妙极了。

那些经历过王朝变迁的人,心境总是不太一样的。好像走过了一生,从伊始,到盛世,最后衰落。时代推着人往前走,皇家换了一任又一任的掌权人。有的励精图治,这江山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有的沉迷玩乐,置身于重重诱惑中而最后岌岌可危。我有时想不清,这两类的君王,如此矛盾,又如此相似。他们究竟是看不清未来,还是看的太清。

前者看不清未来,所以以为皇权在手,天下便可一直繁荣昌盛,这盛世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子子孙孙。看的太清,知道这朝代的更迭本就是时代变化本能的产物,人力无法更改,只能尽最全力在当朝时打造出心中的天下胜景,也好不枉此行。后者也看的清,看穿了这几十年的光阴,多则百年,终归尘土。不愿活的辛苦,亦不愿听见不平之声。宁愿这世间民不聊生,也不肯低下一点点头,只肯为了自己的心意而活着,负了天下人,也不愿负自己。看不清,以为坐上这王座,便是亘古。既是亘古了,这世间万物皆是自己臣下所拥,任性妄为又有何妨呢。

大概他们都想不到,或许有时覆灭来的猝不及防。偏生与这王朝同生同死,到了也不知有没有遗憾。

可那些看的分明,身在局中眼看这朝代变化的人,心中才是煎熬。百年之后这些往事不过世人传唱而已。可身在其中之人,内心之万般愁绪实难与外人道也。大概是因为如此,唯独写诗方可倾诉一二。唯独让自己不再动情,甘愿做那潇洒之人,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半醉半醒间笔尖挥洒,将这往事与心中掩藏的柔情一一道来。彼时每一个字都深重万分。后人时常寻不到的踪迹,那些随着王朝更迭被掩埋的往事,也只能从中感知一二,也绝无更多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可曾感受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马上就到年底了,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有很多人没有赚到钱!越到年底大家就越慌,赚不到钱啊;一年马上就过了,能不慌吗!人痛...
    通情达理阅读 658评论 0 2
  • “玻璃心”网络用语,是指:很容易受到打击,内心敏感的人。直接的字面意思指内心太脆弱敏感,非常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笔目鱼记阅读 390评论 0 1
  • 飘渺的,如此虚幻 萦绕间,驱赶不去 朦胧中,看不分明 压抑中,沉闷心底 烟斜雾绕,逃不开 升腾的厚重,不教你顺心如...
    乐芯阅读 23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