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谁能守望住麦田呢?

原创:云展

麦田,对于生在南方的孩童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在电视里,相信不少人也都见过,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那个时候还没有机械化操作,最快乐的时光,在麦场里做个稻草人。那些可爱的稻草人在风吹日晒之下没有了人的样子,烈日之下显得格外的孤独。


图片发自简书App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51年,书中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16岁的青年,正在一所中学读书,因为他厌恶了学校的那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五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曾经三次被开除出校。作者天马行空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叛逆却心地善良,有理想,厌倦虚伪与喧嚣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青春期的叛逆时代,叛逆的年龄段,我们跟世界的关系是紧张的,冲突的,拒绝世界,随着时间与岁月的洗礼,我们跟世界和解,是成熟了?是伪善了?是放下了?他非常不希望自己长大变成他所厌恶的那群大人模样,可是现实在一次次的告诉他,他竟也渐渐变成那般模样,内心里的他是非常排斥。霍尔顿是家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这大概跟他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书中在提到他父母的时候,霍尔顿的说法是:“我不愿意谈论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也不愿意细谈我父母的往事,否则会让他们大发脾气。”

如此可见,一个家庭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的习性以及性格的培养。环境可以影响人,也可以塑造人。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个人觉得好的老师不当当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还需具备一定的耐心、细心与责任感。如果霍尔顿的老师能够换位思考的帮助他、指导他、我想故事的发展也会截然不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眼中也会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同一个人不同的心境下这个世界也会显得不同。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也会得到不一样的体味,故事不变,变化的是人对世界的看法与心境。

这部作品的经典,是基于创作的时代。二战后美国社会的精神空虚,作者把这种空虚切实地描写出来,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火车上遇到的陌生人、出租车司机、池塘里的鸭子…每一个点都能完成一篇思维的展开。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成长之书,理解青少年的一把钥匙。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际遇。席慕容也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然而我认为青春的美丽在于那份纯纯而又扑朔迷离的守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今的麦田收割已经是机械化,再也很难看到孩童做稻草人,一切的往事随风而去。

(图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重看了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 刚好有在《得到》App里面听到这本书。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塞林格1951年出版的...
    三载一生阅读 4,882评论 0 0
  • 单身的时候,喜欢到处跑,和同学们聚餐,到亲戚家玩。而且常常不是一个人,喜欢和玩得来的同事一起,相互走亲访友,其乐无...
    枫红云天阅读 2,166评论 0 0
  •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蒋芮)9月29日,“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中师范大学专场”校内协调动员会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
    佳欣er阅读 2,738评论 0 0
  • 小雪之夜 勾月闪闪亮, 影子拉拉长。 小雪夜未央, 红豆漫山冈。 照片来自朋友,衷心感谢她对我写作的大力支持。
    金赛月阅读 2,958评论 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