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关于学习我又一个新念头,玩玩看?

早晨听了两遍罗振宇的讲话音频《我们这一代该怎么学习》,很有感触。当知识总量原来越大、知识焦虑越来越深,要怎么样的才能更有效的去缓解?

我的理解是,输出很重要!

罗胖说他的学习方法有五个关键词:人格、概念、缝合、碎片和目标。

1.人格

人格,指的是跟人学、而不是跟着书本学。这个概念和古典老师提出的“人事网书”很像,人作为70%的学习源,我们有太多技能和方法都是跟着人学会的。我在职场那么多年,也经常面临向别人请教和别人向我请教的时候,有时在教新入职的小朋友、或者教领导一些新工具的应用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还需要懂得更多,会倒逼自己去学习更多、实践更多。

组织行为学有一个模型叫“乔哈里之窗”,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个自我:已经公开的自我、可能被解开的自我、隐蔽而私密的自我、封闭的自我。正是那些学习和被学习,让我们一点点打开可能被解开的自我和隐蔽而私密的自我。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魅力,如果你觉得没有,那只是你还没打开自己,让自己发现、也让别人发现~~~当你公开自己,没准你的地板就是别人的天花板呢~~~

图片来自秋叶大叔

2.概念

概念,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我的理解是对于事物或观点的定义。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别人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比如“走,吃饭去”,如果我们心意相通,就能很快理解对方的意思,当同事跟我说“走,吃饭去”,我很自然地就拿好了饭卡和钥匙,因为我们长期在食堂吃饭。但当T先生跟我说“走,吃饭去”,我就得问他,我们去吃啥好吃的呀?你来接我吗?看,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时间说、不同的地点说,效果千差万别。

当我们和别人有了更多相同的概念,我们就更能理解别人,也更易沟通交流。所以我们要对新概念保持敏感度,哪怕只是知道大概意思,也是好的呐~~~

3.缝合(架构)

缝合,我觉得用另一个词更适合:架构。就像搭一座大楼一样,先是架构出自己的知识脚手架,打好基础,然后是在脚手架上去添砖加瓦,不断填充学习到的新概念,用一个个小的单位去填充,完善自己的摩天建筑~

如果一个新领域太大,完全可以在脚手架上再开辟新的楼层。但我们要保证的是,新概念进来的位置是牢固的,不能每个楼层都只有一片瓦。意味着你必须有一个基础的观念,那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习?如果不想清楚这个问题,恐怕楼会塌。

就像罗胖说的,只有目标明确,不断往前拱,我们才能把知识落实为我们行动的成果。

4.目标

对于目标,我的理解是,我们既然学习了,就要去有意识地输出,这才是采取行动的表现。

输出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和人交流表达、可以是写读书笔记、可以是一句话的感慨(这样想想我一直很抗拒发朋友圈,就是因为有时我只是单纯的发一句感慨,而在父母眼中,大概以为我发生了什么大事!)、可以是一张图、可以是非常多的形式。

5.碎片

碎片化的输入对应着碎片化的输出,就像我今天早晨听了罗胖的《我们这一代该怎么学习》,就写下了这篇《学习笔记》。


有位朋友劝我可以琢磨下我自己的特色,我觉得我这个人吧,吃得多想得也多,没事还喜欢整理各种东西。前面两篇【听课笔记】大家反应说还不错,那我就以这篇文章继续,在【行政讲堂】专题以外,再做一个【学习笔记】专题,和大家唠唠我的学习体会。

我们一起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去爱,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 (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2009中文序 领导人就是占据权位而自动出现的;必须拥抱领导的“...
    际弋阅读 3,932评论 1 38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884评论 9 209
  • android解析json出错:JSONException: Value of type java.lang.St...
    小5筒阅读 569评论 0 0
  • 我是 清晨的一缕阳光 在每一个迷茫的日子 送你一天的希望 我是 夏日的一把折伞 在每一个炎热的午后 送你一季的清凉...
    猴头客阅读 228评论 0 0
  • 我爱好关查小动物,把它们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放在手机的收藏夹,偶尔翻翻看看挺有意思的。我不懂写作,在记录中没有优美...
    乔果老阅读 38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