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安全不容忽视!家长一定要注意!

中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在我国,每年死于用药不当的人群中有1/3是婴幼儿,每年有3万婴幼儿因用药不当导致耳聋,50%以上的婴幼儿都在超标用药。可怕的是因用药不当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绝大部分是永久性的。

一直以来,有关孕妇输液用错药、婴儿用错药的新闻频频爆出,大家对此都十分关心和重视。那么这样输错液的情况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输液是一种给药的途径。吸收时,由于胃肠在吸收时会破坏掉许多的活性成分,导致药物有效浓度下降,这就是药物的“首过效应”。与口服药物不同,静脉输液能够将药物直接递送到血液中,从而避过“过效应”,它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对于急症或者是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输液仍是首选。

口服药经过肠胃吸收后进入血液,而输液使得药物能够直接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不同药物由于理化性质的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器官组织的富集程度是不一样的。

药物进入血液后,会随血液分布至各个器官组织并发挥药理作用,在器官停留后会再随体液循环回到肝脏、肾脏中进行代谢,最后,各种代谢产物会通过汗液、尿液等途径被排出体外。虽然说“药物能排泄出去”在理论上没有错的,但输液输错药物的危害还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对于肝功能不好的人,输错药物无疑是增加了患者的肝脏负担。另外,药物之间有许多配伍禁忌,药物的搭配有严格的规定,不合理的搭配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试想输了别人的药,怎能避免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呢?如果发现输错药物,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采取的补救措施。另外,在医院多观察一会,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再回家。

过敏反应是输液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一般是由输液液体中的热源或者是患者对药物产生过敏导致的。病人常会在输液数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发热反应,表现为畏寒、颤抖继而发生高热,轻者应该立即停止输液,重者还会静注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高热。

但儿童就并没有像成人那样反应小了。儿童基于机能脏器和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免疫力低,代谢能力弱,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成人相差较远,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不仅是需要对儿童输液时用药谨慎,家长更是应该对儿童自身对药物的可耐受性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