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的一把伞

十八年前的一把伞,摆渡了两个人,一个布政史,一个按察使。这把伞,十八年前,摆渡的是友谊小义,十八年后,摆渡的是天下大义。

热播剧《于成龙》剧情中,于成龙福州码头送别章吉仁的一幕,原本很平常的离别,因为十八年前的一把伞,我久久不能释怀。

十八年前,于章二人,尿泥里一起长大,书院里一起读书,一起进京挚签选官,离开来堡村,一起奔向远方,各自去寻找前程时,章送于这把伞。

十八年来,章从七品知县累迁至二品大员布政史,谨从官阶官职看,章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作为,报国之心,不可谓不诚。然在福建通海案中,其明知有错而不纠,置几百条人命于不顾,忘乎天下苍生之大义,本末倒置,说到底,还是一己私利作祟。

于坚持查案,成了,冤屈的人得救,章肯定第一个获罪,败了,冤屈的人照样冤屈,只是要搭上于的顶戴花翎和项上人头。

居官者,德才兼备最佳,最怕无德无能之徒,更恨有能无德之辈,有德,有大德,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由是,章其能尚可,尽力尽为,屡获擢拔升迁,然其德已走下坡,虽曾有功,终会被拿下,朝夕而已。最终,章因福建通海案获罪,被贬为吏部六品郎官。

于送章伞,用意有三。一是在训章,批评他忘了初心,忘了友谊之根本,还伞给他,是要告诉他,我还是当年的我,只是,你已变。二是在警章,天下大义乃民生,顶戴是责任,顶戴越红意味着责任越重大,服务民生才是顶戴之根本。三是在救章,使章吐肺腑之言,不致抑郁憋死。因为于知道,只有在于面前,也只能在于面前,章才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无所顾忌,痛哭流涕。人前会伪装,憋住不吐,就像有个长不熟的疖子,章会疼死。章说自己有罪,泪眼婆娑,检讨自己,我相信是真的。

大是大非,含糊不得,这是友谊的原则底线,也是天下大义的原则底线。

纵观于成龙一生,无不以天下大义为己任,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罗城除暴,武昌降匪,平定东山,福建清冤狱,直隶赈灾,为民请命,严肃吏治,勤恳办学,清廉,不徇私,不枉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诚如康熙帝所赐,天下廉吏第一。

后来者,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诗云:“苟以国家生死义,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这十八年前的一把伞,尚能摆渡后来者否?又能摆渡后来者几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封建时代如此,大同盛世亦如此。于成龙是侠,有作为,敢担当。

今喜逢大同盛世,实乃幸事。在其位,谋其政,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皆为天下先,有责,敢当,梦回唐朝,何愁?

20170123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