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地摊生意

01

腊月二十八这天,苏大妈五点钟准时起床,她慢慢走到火炉旁边。先从地上放煤块的盆子上拿起炉钩子把火炉里的死灰捅了捅,然后加进去一些小煤块,把炉盖盖严实了,等着炉子里的火重新燃烧起来。

她蹲在地上把洗盆里昨天晚上洗干净的两张被罩和几件老伴儿平时放羊穿的衣服又拧了拧水,站起来从旁边的脸盆架上抽了一块毛巾往干擦了擦手,从风门后面把院灯拉开。她弯着腰把洗盆端到院子里,把被罩和衣服一件一件展开晾到晾衣绳上。今天天气不错,一点风没有,只是清冷清冷的。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年没有三十。

她来到东墙边红色彩钢顶的棚子里,把盖到电三轮车把和车座上的棉垫子掀起来,手伸进厚厚的长筒把套里面摇了一下车把,看到电完全充满了,跑一天没有问题。苏大妈又回到屋里,用暖壶里的开水给自己和老伴儿一人冲了一碗她自己炒的面糊,又给自己用小勺子填进碗里两勺炒米。她的老伴儿因多年的肠炎总拉肚子,每顿饭不能往饱了吃,他的碗里不用加炒米,只喝面糊就可以。

02

吃过早饭后,苏大妈解开三轮车厢篷布上面的绳子,掀开篷布的一角,从一个纸箱子里取出八副对联和两对“福”字,还有一张“出门见喜”和分别写着“迎、春、接、福”的四个大字,又把篷布盖好,把绳子一道一道地绑好。

她边往院子上方走,边向屋里招手喊老伴儿出来贴对联。老伴儿从里屋搬了一个高凳子出来放到屋檐底下,苏大妈把对联放到窗台上,又进屋把贴对联的浆糊和刷子取出来。

等老伴儿扶着凳子一脚一脚踩上去,站稳了,苏大妈先递给他一个用秃了的笤帚。老头先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没撕干净的地方用秃笤帚来回扫一遍,苏大妈再把浆糊盆和刷子递给他,等他把浆糊在门窗上刷好了,又把盆和刷子接过来,再把上联找出来给他递上去,然后贴下联,最后是横幅。贴完一副,老伴儿从凳子上下来,挪个地方,再贴下一副。

老两口把所有的对联贴好以后,苏大妈又把老伴儿用毛笔写的“羊儿成群”的一张小红纸贴到了羊圈上。

她回屋里先围着火炉把两只手烤了一会儿,才倒上热水开始洗手。她用右手轻轻按了一下左手的食指,苏大妈是左撇子,吃饭干活都习惯用左手。年轻时干农活从车上拿东西不小心把手伸到了镰刀刃上,差点把左手食指的肉跟骨头割分离了,缝了好几针。后来伤口那里就留下一个高出来的包,颜色发点紫,指头上下看起来稍微有点错位,遇阴雨天或者受冷冻的时候这个手指的缝合处就会又痒又疼。

苏大妈打了点香皂,把两只手又在热水盆里泡了泡,她看到她的手指比年轻时候缩短了很多,手指变粗不少,手掌也变厚了,手背上又新裂开一道口子,手心里面也不知什么时候生出好多干燥又杂乱的裂纹,就像冬天的干树杈子。她记得年轻的时候手指是细细长长的,皮肤也是白白的亮亮的,指甲还是那种半圆筒的形状,人们都说她的手长得好看。

她又把左手食指捏了捏,用毛巾把两只手擦干。“如果这个手指不疼,哪怕两只手长得再难看点也行。”她一边想着一边穿上亲戚送给她的那件流行过时的羽绒服朝她的三轮车走去。

她稳稳地坐到车座上,从衣兜里掏出钥匙拧开电源,先把车从彩钢棚里倒出来,然后在院子里转了一个大圈掉了头开到大门外。她停下车看了一眼院子里,老伴儿正抱着一捆干玉米杆往羊圈那边走过去。苏大妈又往正坐了一下,从兜里掏出她的棉布口罩戴上,启动车子,往镇里的商业街上去了。

03

苏大妈来到自己提前画好线的那块区域,把车子停到路边那棵树的旁边。街上摆摊的人已经出来了一多半,只有少数几户年轻的摆摊户还没有出来。她解开绳子把篷布取下来铺到地上,又从车上拿下一块旧但干净的方格棉布铺到篷布上面。铺好后再看看右边,还好,没有压到人家的位置,还空出来有一寸多。她又看看左边,干脆又把地上的布往左边拉了拉,压到了左边卖袜子和鞋垫儿那老俩口的一小块地方,他们这边不碍事。

铺好布后,她把车厢最上面一层的纸箱子一个一个抱下来,整齐地摆在马路牙上面,又从纸箱里面取出对联和年画,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刚铺好的棉布上。

苏大妈最喜欢国家主席和夫人一起在飞机前招手的那张年画,然后就是有一对胖娃娃的那张,她每次总会把这两张画摆到正中间,别的放在边上。

卖袜子和鞋垫儿的老俩口也开着三轮车来了,在苏大妈旁边摆开了自家的摊。这两个老人总是一起出来,一起回家。二十多年前,他们丢失了一个儿子,那是一个懂事又帅气的小伙子,刚满二十岁那年,脸上起着青春痘,去部队当了兵。复原的那年回来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坐着车离开了,从此之后再无音讯。他的父亲往之前的部队写了上百封信,都石沉大海。之后老汉又背着包裹去部队找了一次,得到的消息是他的儿子已经复原了,和部队没有关系了。老汉在小旅馆住了一个多月,佝偻着背回来了。

几天后人们见到这对夫妻,差点没认出来。两个人的头发都花白了,松弛而布满皱纹的脸上眯缝着一对死鱼般的眼,很像是他们的父母又复活了。

这年老汉四十四岁,老伴儿四十五岁。

他们摆摊总是在每年的冬天。秋收以后,土地逐渐上冻了,他们不愿意在家里呆着,就出来摆一冬天的地摊,卖袜子和鞋垫儿。

太阳越来越高,临近中午的时候,购买过年用品的人也多起来。苏大妈右边摊上卖儿童玩具的那个年轻人,今天只带了少量的玩具,也以年画和对联为主了。他把装物品的箱子放到他和苏大妈的摊位中间,又“不经意”地用脚往这边踢了一下。

几个买年货的人径直走到苏大妈面前,买了一些对联几张年画,又从旁边买了几双袜子和鞋垫儿。紧接着陆陆续续来的一些买对联和年画的人,多数都是从苏大妈这里买,少数的人会去旁边的年轻人那里。有一阵子苏大妈都有点忙不过来,找零的钱都用完了,还去路边的门店里换了一次零钱。

她又取出一些对联和年画摆到地上。旁边玩具摊上的年轻人走过来,扬起头说:“你有完没完了?还摆那么多干嘛?中午过去就没人买了,你摆那么多有必要吗!”苏大妈小声说:“就摆这些吧,明天就过年了,今天能多卖点的话,晚上回去车轻一点儿。”年轻人没再说话。

04

中午过去,买年货的人逐渐少了,天气一阵比一阵冷,起了风。所有摆摊的人都在等着傍晚那一波体面的客户——一辆从市里回来的大巴车载着几十名乘客会停到这条街上。这是一群回老家过年的人,他们会在这条街上把过年的物品买齐,而且不会在小物品上没完没了地杀价。

苏大妈双手捂到嘴上哈了一口热气,她突然想起忘了带些卫生香。大巴车下来的乘客们除了买对联和年画,还会大量地买卫生香。她把摊位托付给卖袜子的那老俩口,准备回去取一些香。

她把三轮车的电源拧开,慢慢推着车转了一个弯,推到马路上,又对那老俩口嘱咐了一句,开着车往家的方向去了。

这条公路上,因常年有大型的拉煤车行驶,路面上到处都是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坑,路的宽度也刚好能错开一辆车。苏大妈开着她的三轮车紧靠右侧行驶,戴着防风的塑料框眼镜,眼睛直视前方。煤车一辆一辆从她身边轰轰隆隆地经过,她把车尽量向右靠,两只手紧握车把,丝毫不敢摇摆。

走过这段公路,她上了乡村的石灰路上,这种路一般车少人也少。这下心情放松了许多,可以轻松地开了。她边走边看着路两边打过冻水的庄稼地。冬天没有庄稼的遮挡,视野很开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苏大妈想起她年轻时候吃过的苦,那时候吃一顿饱饭都难,现在每天白米白面想吃多少都行,生活真是翻天覆地的好了。

她边开车边看着远处的大地。突然从反光镜中看到一黄一黑两条大狗呲着牙从后边追上来,疯狂地吠叫着,狗越追越近,眼看着前抓就要搭到车厢上来了,苏大妈把车速提到最高,眼睛紧盯着前方,直往村子里奔去,两条狗还在没命地追着,狂吠着,苏大妈已顾不得看反光镜,她像驾驶着战斗机的战士一样,只管集中注意力往前冲。不知过了多久,好像听不到狗吠了,她把车速放慢一些,回过头看看,两只大狗早甩得没了踪影......

05

等她取上卫生香回来,发现她的货物已经不在摊位上了,横七竖八地扔到了路牙上面。她的摊位上摆满了玩具摊年轻人的物品。帮她照看摊子的老汉一直低着头,老太婆抬眼看了一下卖玩具的年轻人,没说一句话。

苏大妈把她所有的东西收拾好放到车上,挪到袜子摊不远处那个晒不到太阳,地面上还有冰的位置,又把对联和年画连同刚取来的卫生香摆好。偶尔有经过的人也会从她这儿买一些东西,还有个别年轻人付款时也不用她找零。

从市里回来的大巴车傍晚准时地停在十字街口。每一个摊位上几乎都有从车上下来的人在买东西,苏大妈也卖了一些。今天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拉出来的货物每样都卖了一些。对联剩的多一些,年画和香不多了。

天渐渐黑起来,街上摆摊的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卖袜子鞋垫儿的老太婆拿几双袜子和鞋垫儿跟苏大妈换了几幅对联。老太婆离开时,苏大妈先往她袋子里放了一把卫生香,又来回看了看她的年画,眼睛在那张胖娃娃画上看了几秒钟,最后还是把那张主席和夫人的合照卷起来放在老太婆的袋子里。

苏大妈把剩下的年货装了箱子放回车厢里,她准备去路边的门店买一件红毛衣。明年她七十三岁,是本命年,她在入冬的时候就在那家店看好了那件衣服。

在她喜欢地把那件红色的毛衣装起来的时候,店员告诉她,她买衣服的那一百元钱是假的。苏大妈的嘴微微抖了一下,缓缓地伸出手接过那张一百元的红钱,抱歉地把衣服还回去。

06

天完全黑了,风越来越大。苏大妈又驾起那辆伙伴一样的三轮车从公路上回家。在往村路上转弯时,稍微超出一点儿,车子侧翻在那条石灰路上。高出车厢的大纸箱压住了她的脚,她用了全身的力气把脚抽出来,却无法将装着货的车子扶起来。公路上不时有私家车经过,苏大妈站在路边招手,但没有一辆车停下。她望着远处村庄里的灯光,不断地搓着冻得快发僵的手,脚也快支撑不住了,她不停地在地上交替跺着。

忽然路上有灯光从这边照过来,是一辆摩托车停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没多说话,和她把车扶起来,然后从村子的方向骑走了。

除夕清晨,苏大妈又早早地起来,换了一件高领的红色秋衣,开始忙着张罗各种吃的。

中午,孩子们就都回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穆大妈像往常一样做好饭,等孙子毛毛放午学回来,一家人好一起吃,这是她每天的功课之一。现在已经12点多了,还不见...
    乡土中原阅读 6,963评论 12 184
  • 一 最浪漫的事儿,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爱情是可以这么美丽的吗?夏涵易不知道,她是后来被拉进这个故事的。 那...
    pipi1999阅读 916评论 0 1
  • 清晨,他一觉醒来,头疼欲裂。 ​.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每人背负不同使命。 有人为社会主义而奋斗,有人为共产主义而...
    李证道阅读 2,286评论 0 0
  • 引 看着自己的脸时你是否曾想过,如果我不长这样,我的人生会不会有所不同? 太阳也有黑点,人生总有缺陷。因此,月圆之...
    瞳琪琪阅读 11,517评论 3 22
  • 1. 北方的冬天里,总是一片光秃秃的灰色。深灰的山,浅灰的树,还有淡淡的灰褐色土地,连时不时扑楞楞飞出来的麻雀都是...
    福豆荚阅读 4,442评论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