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 三、实意法螣蛇——炼静入手

(原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解读)

思想充实,产生于气的思考活动。心要求安静,思考要求深远。心一安静,精神便会爽朗充沛;思考一深远,谋划事情便能周详。精神爽朗充沛,志向就不可能扰乱;谋划周详,事业的成功便没有隰隔。思想坚定,心里便顺畅;心里安静,他所作的一切便不会有差错。精神便自得其所,便会专一集中。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事,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细思考。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等待别人开诚相见。彼此交流。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计谋是关系国家成败的关键。如果思想不交融,听到的情况便不周详;接受的东西不恰当,计谋就会发生失误。那么,思想上便没有真诚可信的东西,变得空虚而不实在。

要自然无为要求安静,使得五脏和谐,六腑通畅,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动。这样便可以精神内敛来洞察一切、听取一切.便可以志向坚定,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等待神妙的灵感活动往来。从而可以观察天地的开辟,了解造化万物的规律。发现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变化,探讨出人世间治国方法的原理。这便叫做:不出门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把头探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便可叫出它的名称.不走动便可以达到目的地。这便叫做"道知",即凭借道来了解一切。凭道来了解一切,可以通达神明,可以应接万事万物而精神安如泰山。

(领悟、感觉、醒悟、体会、心得)

本篇解读已经能很明确的说明思想充实的重要性了,自己有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就能充实自己的思想。今天周边很乱,身边人很多,不时的电话铃声,谈论声等等,扰乱了思考的心,心就很乱,也就是静不下心来,本篇也说了心安静了,做什么就都容易了。自己心静不下来,总归还是自己修行不够,心思太多,心太乱。

本想找个清静的地方看看书,让心也静一静,可情况也不允许,仔细想想,在嘈杂的环境,让自己的心安静,也是要修炼的,就当是在修炼吧。现在知道为什么修道之人都要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进行清修了,安静的环境是要更加合适看书学习,就如现在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还没开门,就已经排队成龙了。

无为而求安静。无为就要求安静,道家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庄子也曾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不论是道家的炼心炼气,儒家的修心养性,还是佛家的“六根清静”都无不以炼静为入手。人心静不下来就会无主心骨,就会心绪不安,就会一事无成。如经常的胡思乱想还有可能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可能。

所以说我们要笑对人生,洒脱生活,繁忙的时候也要懂得偷闲,适当的调节心情,舒缓放松自己,与其紧张将来、烦恼过去、担心眼前,倒不如让我们凝神静下心来,用无为的智慧来处理面对人生的一切,宁静以致远。

五脏和,通六腑。《黄帝内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意思是五脏精气要饱满,我们的精神才会饱满,达到和的要求。六腑则是运输传送食物残渣,代谢废物的通道,是不能满的,满则是非生理状态,非生理状态即是疾病。“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故六腑“通”和“降”是正常生理现象,若是出现太过与不及,则属于病态了。

所以说我们达到鬼谷子说的,“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以炼静入手,心静了,思想就充实了,五脏六腑也健康了,这应该就是实意法螣蛇总的纲要吧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