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大于教育

20130325福老师千聊微课“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中,首先就抛出问题:你的亲子关系好吗?我的答案是初中以前好,初中的关系紧张,我和孩子经历着混乱。高中阶段,我冷静下来,耐心多了,爱心多了,关系缓和好多,孩子也越来越多的收获成长的喜悦。

很多家长都困惑自己也到处学习了,道理懂很多也能说的很好,为什么在教育孩子时还是不会用?不能落实践行于生活中呢?

现在的教育悲剧信息也传得人心不安,家长恐惧焦虑,到处去学,想求得教育真经。结果还是令那些父母为人都不错的家庭,无意识亲手筑酿成各种悲剧。很多父母又觉得只要有爱就可以发号施令,让孩子的情绪压抑,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会成为垃圾,造成心理问题。

父母与孩子的情绪沟通方式决定孩子的情商模式,所以父母不可忽视觉察孩子的情绪,父母要有能力帮助孩子认识、面对以及转化自己的情绪。

福老师说如果没有尊重孩子的情感,交流就是失败的。当父母与孩子关系好了,知道孩子的情绪是啥,懂孩子的情感,教育就开始起效了。如果不懂那些情感,那就是说教,在理论。

那什么是好的关系呢?首先就是要共情。共情是管理训练的基础。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要有成为孩子知己的能力。

那什么是共情呢?是我们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并及时做出回应的能力。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不容易做到。需要平时在生活中多练习。福老师给我们列出几个步骤便于我们去践行:

第一步:要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第二步:需要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和对孩子进行指导的机会。比如可以暗示自己:“哇,太好了,生活又给我出考题了,又来锻炼我了……”等。

第三步:对孩子的情感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情绪,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用词语为孩子情绪贴上标签:伤心,痛苦,沮丧,喜悦,快乐,开心……等。

当然情绪共生与共情不同。情绪共生是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也被情绪带跑跟着有情绪了,那对于孩子来讲根本就是添乱。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只有合情合理了才会得心应手的引导孩子。其实孩子是愿意和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解决问题,并且愿意听我们的建议。继续把所学练习着,感谢福老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