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不过寥寥几页,就忍俊不禁了多次。我笑称,这本书真是有趣极了,那些在作者笔下飞舞的文字,像一个个插上翅膀的咒语,将生活中的挫折全部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每一句话,都让人忍不住捧腹,但仔细一想,又特别的心酸。
如果生活的底色就是苦难,那么我们该怎么挣脱枷锁,从苦难中开出耀眼的花朵?凡事发生,比有利于我。这样的心态,真的能让我们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吗?
《凡事发生比有利于我》作者时老杨的猫头鹰(以下简称“老杨”),一位用后脑勺盯着这个功利世界的“85后”猫奴,惜时惜命,喜欢用炙热的文字揭穿并非静好的岁月,不负责疼爱你,只负责唤醒你。这本书就是他送给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真香指南,宗旨是:促进更多鼓舞人心的自我对话,而不是痛苦地自我批评。
就像刘开心说的一样:“觉得自己不配”,因而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当我们面对这个糟糕透顶的世界时,一定要先爱自己。所以老杨说:“希望你每日‘三省吾身’之后得出的结论永远是:吾很可爱,吾没错,吾怪好的。”
试想,面对在这个假装容易又平坦,其实每一步都艰难的人生,连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还指望谁来爱你呢?在某一种程度上,哪怕是父母也是外人。谁都不能与你感同身受,谁也不能替你过这一生。
全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从挫折、情感、成长和态度等多个方面来阐述,到底应该怎么与这个世界和解,怎样在这个世界上像烟花般绚烂,过噼里啪啦的人生。老杨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事,一种是好事,一种是你不知道好在哪里的事情。
我又想起了前两天看到的关于刘开心的故事,当我给孩子分享这个坚强的、罕见病女孩子时,孩子说:“她真是厉害,活得那么不容易,还能出书,还能成为成为名人。”我说对呀,像海伦凯勒,像贝多芬,他们都遭受过生活的折磨,可依然创造了奇迹。
可是,病痛折磨,这些命运强加的东西,并不是他们能掌控得了的。
命运给你的东西,不要轻易闪躲;命运让你失去的东西,也不要执意强求。人生只有取舍,没法都要。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莫名其妙地出生,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去。
可既然活着,就必须面对生离死别。亲情如是,爱情如是,友情如是。但不论哪一种情感,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热爱这个世界的阻隔。老杨说:“回家的意义,就是长大的我们还能再当一会儿小孩。”
伸手细数,进入婚姻已经十年有余。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婚姻也没有变成爱情的坟墓,超过十年的婚龄依然甜蜜如初,婆媳关系更是不存在。不过远嫁之后,每天仍盼望节假日,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又能回家了,又能见到我亲爱的妈妈了。我没有任何所谓的原生家庭问题,父母兄长皆爱我。每当回到家里,我就喜欢抱一下妈妈,哪怕我早已经过了所谓的撒娇年龄。当我抱她时,我能感受到她一边说我是小孩子,一面由衷地开心。
有的人回家过年,就需要看一次心理医生。而有的人回家过年,就相当于看了一次心理医生。
幸运的我,属于后者。但是哪怕你属于前者,也要明白,父母与子女最好的状态是:亲密但仍保有界限,孝顺但不事事盲从。
关于职场,每个人都经历过暗无天日的时刻。我也不例外,每次聚餐时恭恭敬敬,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端茶倒水的服务员;那些所谓的前辈,总是把普通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他们的阐述,好像就变成了比天还大的事情。老杨告诉我们,要懂得职场祛魅,这是每个打工人的必修课。你要学会拨开权威的迷雾,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职场祛魅,这个崭新的词,让我重新审视了现在的自己,好像痛不欲生的职场生活也没那么难熬了。
总之,这本书适合需要心态调整的人,尤其事陷入尤其是陷入短期挫折的人。不妨带着‘质疑’和‘尝试’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如果你能接纳其中的70%,它或许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你发现:人间有趣,请勿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