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断南飞雁(母亲去世)④

秋雁的丈夫名叫林浩。林父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两人认识的时候,林浩的父亲即将退休,两家距离有十几公里远,是同一个乡镇。林浩初中毕业之后外出南方打工,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在南方进了一家五金工厂,一干就是十来年。

后来嫌不挣钱,干脆跟同乡学会了泥瓦匠中的做墙,这样就算是一个“大工子”了。有时一天要比“小工子”多挣好几百块。有的人家女人提沙和灰,男人垒墙,一年下来夫妻俩可以挣十几万。

秋雁家没有人帮带孩子,只有秋雁在家,边担任学校的民办教师边带孩子。

母亲只由姐妹三家轮留着居住照顾。大姐家住的平房早就接了二层,条件最好。但大姐夫总是嫌母亲累赘,多吃他家饭。头几年,春玲没有结婚时,一直帮大姐大姐夫当免费保姆带孩子。电视很稀罕,大姐夫晚上恨不得连电灯泡都不让春玲开,看电视怕费电,只送到邻居家。

母亲也就那几年在大姐家住了一阵子。其余的时间大多都是和春燕同住。后来春玲也嫁了人,秋雁家搬到学校废弃的旧教室里面。

林浩常年外出打工不在家。也乐得母亲和秋雁母子在一起居住。只是农村的条件太差,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旧瓦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道路满是泥泞,地上坑坑洼洼。

吃药和锻炼并没有能使母亲恢复健康。这种病最怕的就是复发,如果再一次中风就有生命危险。

那年农历四月,天热了起来。母亲在秋雁家一不小心摔倒了。秋雁叫上三轮车把母亲送到大姐医院。拍了片是胯骨骨折并且脑出血二次发作。

这回母亲算是彻底动不了了,说话急得用手比划。喉咙里“咦咦呀呀”发不出声音,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要求出院回家去。

姐妹几个,只好把母亲送回了老家那三间土屋里面,发了电报通知大哥。三姐妹轮留在母亲家居住照顾母亲。一面等大哥回来商量对策。

一周后,大哥提着个皮箱意气风发的回到老家,看那样子在外生活的也不错。见到姐妹几个也很亲热,大姐和秋雁要上班,春玲农活忙了,只好把母亲交给大哥。

十几天过去了。秋雁和大姐,妹妹带着孩子来住上两天。看得出大哥明显的不耐烦起来。

那时大哥已经用上了大哥大,动不动到外面接半天电话。转脸回到家,不管有没有妹妹妹夫在场,就冲母亲大发脾气:“我一家老少都要饿死啊。老是这样耗着,咋办?”大哥整天阴沉着脸坐卧不安。母亲奄奄一息,眼泪大颗大颗顺着瘦削干瘪的脸颊滚落。

看来那边的小女人催得不得了。有天晚上学校放学,秋雁又骑着自行车,赶到母亲家里,路过大姑家门口,碰到正从地里插秧回来的大姑。

大姑叫住了秋雁,告诉秋雁,大哥找到了大姑田头,还问大姑怎么样让母亲早死:“大姑,你说人死了快。这不,喂了一碗米汤,又活了好几天,真是急死人。”大姑告诉秋雁,这是大哥的原话。

那时大姑家的大儿子因犯罪已经坐牢。大姑和大姑父也较之从前温和了许多。

秋雁气得浑身发抖,气愤大哥怎么能够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回到家见到气若游丝的母亲更是心如刀绞。

那边大哥管不了许多,把皮箱提着动不动作势要走。秋雁和大哥理论,大哥大言不惭:“哈,你孝敬你在这里照顾。我一家老少都快饿死。这么早叫我回,家业不要了吗?”

秋雁当着母亲的面不好顶撞大哥,怕大哥说出更难听的话叫娘听着伤心。只好保持沉默,背过身流泪。

最后几天母亲不吃不喝,任姐妹几个怎么劝也只是咬紧牙关,骨瘦如柴得只剩下一幅骨架,眼睛塌成骷髅,别人说什么也只是老泪纵横——其实母亲才刚62岁。没几天母亲咽了气,再也没有醒过来。

大哥草草办完了母亲的丧事,第三天把家里旧房子连同房前屋后的大小树一并卖给了一个自家人。提着皮箱匆匆地赶回乌鲁木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隔六年,远在乌鲁木齐的大哥,在那年年前,写来了一封信,告诉家里人,今年要带着儿子,女儿和老婆一起回家过年。 母亲...
    生如夏花a薇阅读 1,092评论 0 4
  • 早上,闹铃响了,杨秋雁匆匆起床,随便穿件睡衣,给读初中的儿子准备早餐,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叫起儿子,把他打发出门上...
    生如夏花a薇阅读 916评论 0 4
  • 日子还要继续,姐妹俩开始像那有经验的老农一样春种秋收。那时候种田不像现在机械化,而是靠肩挑背扛,姐妹俩吃尽了苦头。...
    生如夏花a薇阅读 819评论 0 4
  • 母亲生于1940年的冬天,上周末刚过完82整岁的生日,生日的当天我带母亲去了小区附件的一个馆子,母亲吃了一块煎牛扒...
    亚一迪西阅读 6,268评论 42 89
  • 轻抚,这细细的风,是谁的心事,在款款步入的浅秋里盛开。慢慢渲染开来,醉了眼眸,迷了心境······所有的故事...
    墨子涵阅读 5,885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