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和彼得卡门青----读后小记

     昨晚读完了彼得卡门青。在微信读书上,它和荒原狼在一本书中。

    荒原狼其实讲了一个孤独的人,他的体内是有狼的品性也有人的品性,在这个世界当中一种分裂的生活状态。他既渴望人群,又讨厌在人群当中,所以他喜欢离群索居,但有时候,又贪恋平凡生活中的温暖。所以会定期的租住在一些中产阶级的家中,去感受些许的温暖,但是,也只是去感受而已,在灵魂上他依旧是孤独的。

   他已渐渐老去,但他的灵魂又仿佛是年轻的桀骜不驯的,所以,被年轻的女性所吸引。当他被有灵性的一位女性看透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去按照对方说的做,所以,他又是很幼稚的。在和这些女性交往过程中,他渐渐地远离了自己的本质,远离了自己固有的一些东西而走向自己所讨厌的对立面。所以,他是分裂的。而就是这种分裂,让他走入了灭亡,不仅仅是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看透自己的那位女性。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真的吗?思考赋予人类不一样的品性。正如同死亡只有对人类有意义一样,因为只有人类会思考死亡。

     荒原狼,从头到尾弥漫着一种不认同自我的基调。这是他所有痛苦的根源吧!认为自己体内有狼的野性,不属于人类,同时讨厌着作为人类的一些软弱病痛。大量的篇幅当中流露出作者灵魂的自我对白。

    荒原狼给我的描述,让我很多时候都不理解作者在表达什么,我觉得作者是采用超现实的写法讲述自己作为人类的本性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彼得卡门青这本书,这才是我熟悉的写作的风格和基调。

    讲彼得从小到老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变化。

    他本是乡下少年,是因对外界渴望,所以求学,写作,交朋友,游历世界,经历世事种种。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友谊又失去了友谊,体验了爱情却没有得到爱情。他尝遍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种种,渐渐的明晰,在木匠贫困的小屋中得到的平凡的快乐,才是他所喜欢的令他得到平静得到力量的所在,归根究底,他还是农民的儿子,还是喜欢这种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即使他是是文人是有见识能融入上流社会的人。而木匠妻子的弟弟,那个驼背的残疾人,却让他认识到自己灵魂的狭隘和自私。但好在他很快的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去更正去放低去敞开。所以他看到了一个全然纯洁的灵魂在他眼前张开。他看到了,面对苦难,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残疾人是怎么样做的,而在渐渐的交流中,他看到了并且被这个伟大又平凡的灵魂所折服。所以,他去照顾他,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残疾人需要他照顾,而是,他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灵魂的安宁和平静。

    在木匠妻子的弟弟离世之后,他又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故乡,最后才发现,在世界走过了一圈之后,他还是在自己的故乡当中得到了安宁。他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修整房屋,并且最后还打算买下村中的酒馆。他是村子当中所有姓卡门青中的平凡的一员,如果别人不问起,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长长的转了一圈,游历了很多很多的地方,知道很多风土人情,经历了友谊和爱情,但最后又回到起点,回到村子中,现在他就像村子当中从来没有出去过的任何一个卡门青一样。

   我也常常在想,人生其实从起点到终点就是一个圆,最终人类是要回到起点的,但这个过程却不可替代,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点的喜怒哀乐,一点点的收获经验痛苦,以及美好的点滴,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这是一万多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季,地点是中国北方与蒙古草原相接的那片绵延千余公里的阴山山脉。 肆虐的暴风雪刚刚止...
    克雷阅读 7,594评论 2 362
  • 我们认识7年了,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不是不难过,只是难过早已经在这一段的时间里消耗殆尽了。 有时候也会...
    莫花阅读 241评论 1 1
  • ⊙最近,有一个研究,是抽样统计全世界的老年人,一生中最后悔哪些事情。结果,排名前三是:①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
    江左叨郎阅读 266评论 0 0
  • 巴菲特说过现金就像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缺席。那杠杆,也就是更多的现金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氧气,好像...
    之言zy阅读 267评论 0 0
  • 喜欢而执着阅读 1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