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61)】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陆澄录【37】

【原文】

问:“道一而已①,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②,不可执著,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旦古旦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注释]

① 道一而已: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夫道,一而已矣 。”  详见下面解读。

② 道无方体:语出《周易·系辞上》:“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指道的变幻莫测。意为道的变化是没有方向没有形态的。

[译文]

陆澄问:“道只有一个,可是古人论道时却个个说的不一样,那么求道也有关键吗?”

先生说:“道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求道的人不能偏执。如果仅局限于某种文字的表述,那样求道就越求越远了。譬如今人说天,其实他们何尝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天?认为日月风雷是天,不行;说人物草木非天,也不行。其实道才是真正的天!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什么不是道?先人只是各自把自己所认识的道一个方面认做了无所不包的道,以为道仅此而已,所以才会有不同的道出来。如果明白向心里寻求,认识了己心本体,那么,无时无处不是道。从古至今,无始无终,哪有什么异同?心即是道。道即是天。认识了心体就认识了道,就认识了天。”

先生又说:“诸位如果确实想认识道,务必从自己的心上体会,不要借助外物去探求才行。”

[解读]

陆澄的问题源自《孟子》,孟子说道一而已,意思是正确道路只有一条。我们还原一下当时孟子说这话的场景: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覵(jian)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滕国,是山东境内一个小国。滕文公在做世子的时候,就仰慕孟子。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楚国,听说孟子在宋国,就经过宋国,来见孟子。他是一国储君,又急于见贤,这是他有入圣的萌芽,孟子就启发他。开口就说性善,言必称尧舜。要滕文公继位执政后,行尧舜之道,行王道。

世子从楚国完成使命返来,又到宋国见孟子。为什么呢?上次听孟老师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太高大上,太难落地,有没有更接地气的方法呢?滕国,还有没有别的道路选择呢?

孟子见世子回来,知道他没搞懂,就说:“世子此来,莫非是上次听了我的说话,有所疑惑吗?这治国的道路呀,就只有一个而已!说尧舜之道,尧舜能做到,我做不到,难道是尧舜有一个道理,其他人又有另一个道理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下只有一个道理,正确道路只有一条!没有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善为天下公,找到了,都是一样,找不到,就各有各的道。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国家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当初齐国勇士成覵对齐景公说:‘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我怕他作甚?’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大家都是人,我能立志有为,他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有何难哉!’鲁国贤人公明仪说:‘周公经常说,文王是他的老师。周公肯定不会骗我吧!我也以文王为师,以文王为模范去做!’

“世子不必有疑虑,看看成覵、颜渊、公明仪的志向,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立志。商汤起家是七十里之国,文王起家是一百里之国,今天滕国虽小,长短折算下来,也有方园五十里的土地,仍然可以行仁政而成良善之国。”咱们不怕国家小,咱们自己打造一个理想国,这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呀!大国总惦记着征服别人,咱们小国又不操心征服别人,更可专心行善呢!

这是孟子说“道一而已”的原意,正确的治国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仁政,就是王道。有没有别的道呢?孟子这儿没有,儒家讲究“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直道事人,不枉道事人。你听我的道,我就来行道,你不听我的,我转身就走。

孟子没有别的道,商鞅有,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谈帝道,秦孝公没兴趣;第二次谈王道,还是打瞌睡;第三次谈霸道,来精神了,但还是觉得不够接地气;第四次谈强道,一拍即合。

那帝道、王道、霸道、强道,各有不同,但都在一个天道里面,王道塑造了周朝,享八百年国祚(zuo)强道塑造了强秦,统一天下,但十四年而亡。若论治国之道,什么体制最好,何为政治正确?今日世界,也难把握一个标准答案,人能把握的,只能是问自己的心。

在知道陆澄的问题渊源之后,我们再回到王阳明的回答。

我认为王阳明的此段论述中有一下几层含义:

其一,“道”作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古今没有什么不同, “道一而已”。

其二,“道” 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无穷无尽、多种多样的。

其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 “道”,找到局部真理,但不能偏执,以偏概全。

最后,求“道” 要从自己的心上求,也就是不断地“擦镜子” ,不被“人欲”所蒙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宗庆后说马云胡说八道,是有了胜心。董明珠和雷军的赌局,也是胜心,一有了胜心,就不能向对方学习。不服高人有罪,三人行...
    华杉2009阅读 5,469评论 1 9
  • 2017-01-16 宗庆后说马云胡说八道,是有了胜心。董明珠和雷军的赌局,也是胜心,一有了胜心,就不能向对方学习...
    郁萍阅读 4,274评论 0 1
  • 滕文公上(1) 一、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
    田园读书人阅读 2,713评论 0 2
  • 昨天去参加了事业单位考试,考试之前我一点书也没看,直接裸考。 今年感觉写作的难度比之前的容易,连题目都给定好了。题...
    空心菜真乖阅读 1,332评论 0 0
  • 清风倚明月,明月照路白,路白随清风,吾心随明月;清风漫云海,云海南归去,江水随云流,吾心向南飞;清风无可留,明月藏...
    坏坏的鲨鱼阅读 2,6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