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闲读笔记015:学而第十五

本文以邹憬、王盛元《论语通解》为通解,综合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新编诸子集成之《论语集释》,南怀瑾《论语别裁》,《四书章句集注》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通解:

子贡说:“虽贫穷,却不谄媚;虽富有,却不骄横。这种做法怎么样?”孔子说:“这已经不错了。不过,还比不上贫穷却乐于修身养性,富有却讲求礼仪。”

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如同加工骨器那样,切了还要磋;如同加工玉器那样,琢了还要磨。’此话讲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点,你就会推知未知的。”

笔记:

乐,通常加道,合称“乐道”,就如后面的“好礼”。无谄、无骄,均是指态度。但是乐道、好礼都有动词的意味,表示的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主观能动。所谓生有涯学无涯,乐、好,都带有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的递进过程。

诗经•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但是均不如南怀瑾《论语别裁》的解释: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锯子弄开石头叫剖,也就是切;找到了玉,又用锉子把石头的部分锉去,就是第二步手术叫磋;玉磋出来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成型;然后又加上磨光,使这玉发出美丽夺目的光彩来,就是磨。切、磋、琢、磨,步步精进,终至光辉。

这切、磋、琢、磨的成人过程也正合上文“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

这里孔子还说到了一个学习的很重要的目的和要求:告诸往而知来者。什么意思?就是能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能看了历史文献就推知今天社会的走向。历史上有一些很牛的预言家——又称神棍,他们往往能对当时的一些人,一些事件,甚至是历史大走向做出很准确的预测,如孔明的天下三分预测,如许靖说曹操是乱世枭雄……这些人实在是深得举一反三的精髓。这种能力可能是天生的,但是后天也是可以培养的,最不济,老风湿关节痛可以预知天气要变也是可称为举一反三的。

学习,通过基础学习,切磋琢磨,而至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方为有成,成人之难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