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9. 亲密关系沟通

第9章 亲密关系沟通

“无论在哪个阶段或哪种文化,亲密关系都可能是一个人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幸福感最重要的来源。”(2006)

9.1 关系中的亲密
亲密的四向度
  • physical
  • intellectual
  • emotional
  • shared activities

有些亲密关系只呈现其中一两种;还有一些不是亲密关系。一起经历极端情况的伙伴所建立的联系会持续一生。

在建立和维持关系中,害怕亲密是主要问题之一。(2007)

性别因素

由于性别角色影响,女性更善于袒露,交换信息更多也更深;
男性经常通过共享活动与体验表达亲密感。

许多女性认为性是一种亲密感建立后的express;而大多数男性则认为性是create亲密感的方式。(1990)

文化因素

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与圈内人和圈外人沟通方式有极大差别。(1994)
“美国人容易接触却难以了解,德国人难以接触但容易了解。”(1936)
文化间的差异正随着网络而消失。

媒介影响

由媒介渠道发展亲密关系的速度比面对面沟通快得多。(2004)
社交媒体也能加强人际关系中言语、情绪和社会亲密感的表达。(2008,2009)

鲍迈斯特(2005)
大多数人在一生任一阶段都需要经历四到六段亲近、重要的关系。
少于四段会让人体验到社会剥夺感(social deprivation);超过六段会导致报酬减少。

过分痴迷于亲密感会导致关系上的不满足。如不重视其他非深层的关系等。

9.2 家人间的沟通
家庭沟通特性
  • 形成性的:家长的信息会塑造孩子对感情及其他事物的态度。
    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不论安全依附性还是不安全依附性,孩子的发展都会与家人有密切联系。

出生顺序也会影响沟通方式:哥哥更控制,中间的与同龄人更亲近,小弟弟更粘家人。(2010)

  • 角色驱动:家长给孩子的角色标签往往会造成自我应验。(2006)
    兄弟姐妹在成年后竞争减少,更注重感情纽带和沟通陪伴。(2007)
  • 自发产生的:无论是否选择,亲属都是一部分。
家庭系统特性
  • 氛围互相依赖
  • 通过沟通联结
  • 结构嵌套:长辈间的次级系统;孩子间的次级系统
  • 大于各个部分简单叠加:每增加一个新成员,整个系统的互动方式都会相应改变
家人间的沟通模式(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
  • 谈话取向(conversation orientation)
    但即使是家庭成员间也有隐私的需求,没人愿意分享个人历史中每一个细节。
  • 遵从取向(conformity orientation)
    高度遵从的家庭注重体贴而避免冲突;低遵从取向家庭鼓励个性成长。
  • 一致型(consensual):高谈话,高遵从
  • 多元型(pluralistic):高谈话,低遵从
  • 保护型(protective):低谈话,高遵从
  • 放任型(laissez-faire):低谈话,低遵从

有高度谈话取向家庭长大的孩子以后在人际关系中也具备更强的谈话能力。(2004)
多元型家庭的后代相比之下更少用言语攻击他人。(2012)

9.3 朋友间的沟通
类型
  • 年轻 vs. 成熟:友谊性质会随成长而变化。(2005)
  • 长期 vs. 短期:环境变化或价值观变化。
  • 关系 vs. 任务导向:也有些友谊既建立在共同活动,也建立在喜好支持上。
  • 高度 vs. 低度袒露:对不同的朋友袒露程度不同。参照社会穿透模式。
  • 高度 vs. 低度义务:做事的范围与速度不能相提并论。
  • 频繁 vs. 偶尔接触:许多偶尔相见的亲密朋友会在分享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弥补。
同性友谊:

大多数女性就讨论个人问题是做衡量亲密感的标准,而男性则通过共同活动来创造并表达亲密感。(1989)

异性友谊的四种情况:
  • mutual romance:需要一个关系转折点转变为恋爱。
  • strictly platonic: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发展成恋爱。
  • desire romance:一方渴望爱情,但相信另一方不希望发展。
  • reject romance:一方拒绝感情,但认为另一方希望更亲密。

除了生理性征,性别角色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网络更容易保持一段柏拉图式的友谊。(2011)
炮友(friends with benefits):女性更容易把感情卷入其中。

社交媒体

社交网络主要用于维持当前或找回往日的友谊,而不是建立新关系。(2007)
社交媒体不是面对面沟通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支持或恢复友谊的方式。

有进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大脑能处理的最大关系数为150个。(1992)

9.4 爱人间的沟通
关系转折点(relational turning points)

感情的开始、持续和结束经常都是基于转折点的。转折点是沟通一段感情关系的有效工具。

伴侣冲突类型(1994)
  • 波动型(volatile):激烈争论
  • 回避型(avoidant):忽略、避开敏感话题
  • 效用型(validating):公开合作地处理冲突

波动型与回避型也可能是沟通的,关键在于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之间的数量比。
“神奇比率”:5:1。

五种爱的语言(2010)
  • 肯定的语言
  • 有品质的时间
  • 礼物
  • 服务行为
  • 身体接触

了解并接受对方爱的语言,而不是拿自己爱的语言强加。

9.5 改善亲密关系
关系承诺(relational commitment)

承诺可以增强关系,降低不确定。如果没有语言,承诺也未必清楚。

承诺方式包括
表达喜爱;支持;保持诚实;分享陪伴;定期沟通;表示尊重;创造共同未来;创造积极氛围;一起处理问题;重申承诺让彼此安心。

关系维持(relational maintenance)
  • 积极性:保持积极氛围,避免批评
  • 开放性:袒露直接讨论关系
  • 保证:从语言和非语言层面上表达重要性
  • 社交网络:女性更频繁用社交网络维持关系。(2011)
  • 共享任务

距离不是问题,关键的是对关系维持的承诺。开放性和共同解决问题是远距离关系中最重要的。(2009)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在对方面临挑战的时刻提供情感上、信息上或工具上的资源与支持。

工具性支持是一段亲密友谊的主要指标。“患难见真情”。(2008)

关系越界类型(relational transgression)
  • 轻微或严重
  • 社会或关系:关系内部的规则不同于社会规则。
  • 故意或无心
  • 偶发或续增:当情绪退缩成为惯性,就会违反大多数关系的基本规则。
修补策略
  1. 谈论行为
  2. 为行为负责,寻求原谅

道歉的语言包括
表达后悔;承担责任;作出弥补;真诚忏悔;请求原谅。
只有言行一致时道歉才会显出诚意。严重越界后的改善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

有效原谅的两要素:
  1. 明确的陈述
  2. 讨论越界行为的影响和关系的未来

原谅可以减轻情绪沮丧:
“被伤害时只有两条路:仇恨带来死亡,原谅带来疗愈与重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人之间”:讨论关系的演变过程,提出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了解如何运作沟通模式,去建立、经营和结束一段关系...
    Jean_zz阅读 8,216评论 0 10
  • 维特根斯坦说:人的语言,其实大部分不在字词之中。 第一章人际沟通入门 1.1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生理需求一个人一天...
    Meowmaid阅读 7,347评论 0 3
  •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拾起这本书的机缘是阅读海发起的一项共读活动,而动机有两个:一个是完成共读所获得的奖励,另一个...
    爱吃青菜的老虎阅读 4,808评论 0 3
  • 第一章 人际沟通入门 第二章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一、沟通和自我(如何塑造沟通者看待自己的方式): “你...
    Sonya_P阅读 7,613评论 0 4
  • 之前听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在结合方亮老师所讲,觉得不仅学口才难,连好好说话都难。 俗话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话真...
    小花的能量阅读 92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