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周二、三、四去青岛玩了三天,每次旅游都和之前的感受不一样,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先列举一些大家叫苦连连的事情,景区物价太高、坐车时间太久、导游路线不合理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很好的游玩体验,比如说,看海游泳、坐了船感受微风赏了月亮,见到了海底世界的物种多样性、看了冰宫里面的雕塑、踩了沙滩捉了螃蟹.....
当然,重要的是,经济学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再一次的体现,道理早就懂了,但是每一次旅游又能从中收获一些例子来更加深刻,更加清晰的印证。比如说,“为什么物价这么高?”、“一瓶水卖五块钱真的合理吗?”,“为什么在物价比新乡高了三倍的情况下,老冰棍还能卖到一块钱一根?矿泉水为什么不能卖到两块钱一瓶?”,“商家难道不懂的薄利多销吗?把价格定的低一点能赚得更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感悟,“这个时间点去旅游,就是做好了受罪的准备”,“有些事情看似平常,实则需要勇气加持,朋友能给你勇气”,“我不是在为物价买单,我是在为体验买单,感悟买单”,“我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我完全充分的支持商家的定价,另一方面支付不起高昂的物价”。
为什么物价这么高?
关于价格的产生,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价值决定论,二是供需决定论。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第一种价值决定论是错误的,价格是完完全全有供需决定的。 景区人太多,供不应求,所以价格升高。
一瓶水卖五块钱真的合理吗?
如果景区是新成立的,或者说商家是新来的,那可能不合理,但是青岛日照的物价应该是近几年都是这样的话,所以是完全合理的,最终还是供需决定的。
如果硬要通过行政命令、价格管制强行要求商家降价,会出现什么结果?
商家的店租费用也很高,如果只能让商家卖两块钱一瓶,如果还不起房租,或者说盈利和非景区的地方盈利相同,那商家索性不卖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由于人太多了,价格太便宜了,导致不是那么口渴的人,或者本来准备从家里面带水的人,现在都是直接从景区里面买水,这导致,我真的口渴了,但是买不到水,因为水太便宜被卖完了,导致真的口渴的人喝不到水。
那为什么老板不会提前囤积很多的水放在自己店里面,然后源源不断的供水,从而解决供不应求的现象?我觉得,各位商家已经把自己的店铺堆满了,但凡还能再放一些矿泉水,商家一定会这样做的。
为什么在物价比新乡高了三倍的情况下,老冰棍还能卖一块钱一根?矿泉水为什么不能从五块钱卖两块钱一瓶?
我们反向思考,老冰棍,居然能卖一块钱一根,那一块钱一根的冰棍商一定生意很火爆,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通行的小伙伴买了很多根冰棍。 既然存在一块钱一根的冰棍,那在景区里面,两块钱一根的冰棍,如果在同等大小,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一定是混不下去的。 激烈的市场竞争总能把最便宜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矿泉水的供应商想不到这一点吗?矿泉水的供应商一定会想办法把矿泉水的价格整到两块钱一瓶,因为只要能卖到两块钱一瓶,那一定能在同行竞争中产生压倒性的优势,从而以量取胜,但是为什么矿泉水做不到两块钱一瓶?甚至三块钱、四块钱,四块五都做不到,原因就是矿泉水的运输,保存,存储,以及高额的房租共同作用下,成本已经不是原来的两块钱了,是真真实实的五块钱。 老冰棍要么是增大了供给,要么是景区政府在为大家给老冰棍的商家付款,我觉得后者可能性不大。
总结来说,不是不想卖两块钱一瓶,而是真的做不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把水的价格压到最低了。
商家难道不懂的薄利多销吗?把价格定的低一点能赚得更多
利润是一个二次函数,定的过低和过高,利润都是0。 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商家的定价有没有到达二次函数的最高点,我觉得市场价格就是二次函数的最高点,因为商家是做生意的,商家一定比咱们普通的消费者更关心这个问题,商家的利润直接受到这个影响。 所以价格定的低一点和高一点,商家都是要承担损失的。
总结
价格有三个作用:一是传递稀缺性,价格越高,物品越稀有; 二是指导生产,鼓励人们寻找替代方案;三是分配社会资源。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景区里面的水就那么多,这份资源给水喝?有钱的人多喝,没钱的人少喝。 但是好在,通过价格来分配资源的好处是,真正需要的人,总是能拿到。 对于真正需要的人来说,钱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水更重要的,只要有钱,总能卖到,同时由于市场的作用,还能让供给最多,从而让价格最低。
世界的四个基本规律: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第一个就是东西不够用,就一定要让东西给最需要的人,价格是在所有竞争方式中相对来说最公平的方式。
我其实也处在一种很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我充分理解市场的规律,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是很多东西都买不起😭,还是在花父母的钱,但是理解并遵守了市场的规律,这能让我减少一些无用的抱怨,让我变得更加理性,乐观,豁达,也能让我充满动力,好好提升自己,然后用自己给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来赚钱,而从让其他人为我服务,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觉得自己赚到了,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整个社会就发展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