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电脑的二三趣事

被高考一致压着的我,在上了大学的2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用到PPT讲演与word行文,才买了第一台单核的Thinkpad电脑,记得费了9200元(2006年,学生党的我,算是一笔巨资),看着键盘打字,与高中同学聊天并作挂QQ升级的无聊玩意儿。

作为文科班的一员,身旁的同学,除了游戏,也不知道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就这么跳不出循环,看不到也没有主动的意识去了解当时的BBS等精彩文章,视频资源也极少能接触到,MOOC更是没有。现在回想,当时的刚脱离了高中时期蒙昧的我,还处于放逐阶段,还用着一套逛图书馆,沉溺于虚构类书籍,自以为是饱读诗书。虚构类看得快,给人给自己感觉有量的积累且主要是为了显摆(看,表现型人格的巨坑)。4年大学下来,于电脑、于网络,只把它们当成工具,还处于极其幼稚的理解。

也是幸运,研究生跑到了Google所在的五道口码农聚集地(其实,2005年,大一的所在地清河、上地,才是正宗码农),也开了A股账户,研究生3年有大半的时间,在看彼得·林奇、巴菲特等人的书籍,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

而使得我在网络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是一次张化桥的讲座,他谈到,“要注意打造自己在网络上的名片”,这对当时的我,是个迷路者及时遇到了向导。前人后都一样,网上网下要一致。真实生活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网上。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名声,杜绝攻击侮辱性语言。不要觉着对着电脑,就可以匿名,其实,网络上的我们是坦诚且赤裸的。所说过得话、留下的言,是抹不掉的。

另一方面,各平台上的个人主页,即是自己。如巴菲特所言“构建声誉要20年,而毁掉它,就一分钟足以”。为督促自己,我的个人主页如微博、知乎、豆瓣、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均是实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角沃伦·巴菲特。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是全球...
    惜她阅读 9,617评论 1 16
  • 故事1 荒谬的发财梦 一年级放学之后,巴菲特最经常去的是罗素家,坐在门前的走廊上,看着门前那条大街上的车流,过来一...
    Sting阅读 8,138评论 0 15
  • 当你把鼠标点击到这个页面时,你可能没有想到,你是中国人中能看到巴菲特住家和办公室内部景况的最早一批读者之一,我们大...
    罗贤龙阅读 6,020评论 0 4
  • 早晨,菜场买菜。 逛来逛去,其实不知道要买什么菜,只是一排排看过去。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在某个摊位前停下来,...
    Anne_GG阅读 2,312评论 0 1
  • 马云在央视拍摄的《互联网时代》中讲了一句话:互联网最大的机遇来自对传统企业的挑战、融合和改变,现阶段是换血,接下来...
    镇里人阅读 1,6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