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事:
第一件 大课间跑步
跑了三圈(有的学生还不到三圈),一共会有三百米,学生气喘吁吁,其中一个找到我:“不行了老师,我快不行了,胸闷恶心头晕想吐,心快跳出来了,我不行了。”他的意思是想请假回家。
他说的都是正常反应,但是我实在没想到三圈就这样,这些孩子缺少锻炼,一到家就是手机,稍微一活动就受不了。
“你缺少锻炼,歇一节课看看还会啥样,实在不行咱请假。”虽然知道没事,我还得装作认真,万一有事了家长都难应付。
一节课后,他活蹦乱跳。
“用不用请假?”我特意找到他问。
“不用不用。”他跑开只顾玩。
第二件事
午自习时我挑了一部分学生演板,班上一半的学生小学四五年级数学就跟不上了,如今,负数一加入,他们更是学得一桶米饭,八分之一减八分之一能得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女生跑向我:“老师,血!血!”同时伸给我一根手指头,说明不小心夹着手了。这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长还会取笑“以后可长记性了”,指甲盖黑几天就过去了。
“哪有血?你把老师吓得,没事,指甲盖黑几天就好了。”我错了,我完全没想到结果不是我预料的。
因为是午自习刚开始,还有演板的,我只顾给演板的学生纠正错误,一会儿校长来了:“你班那个夹着手的女生,让她回家,在大门口给家长打电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家长来领走了,家长说让在家歇歇,就让她在家歇。”
一会儿家长打来电话,我说了当时的情景,听起来家长是尽力平复情绪说:“那是刚夹着,你看着没事。”
这学生已经请假两天,刚到学校,继续请假,既然家长请假,咱必须准假。
你想不到的是这学生第二天来了,我看着她纱布缠绕的手指头,问:“没事吧?去医院了?花多少钱?”
“没事!医生不要钱,但是疼啊!那是你那个年代不碍事,现在不去医院咋办?”她恶声恶气给我一句。
“你夹着手怪老师?你凭啥给老师难听话?这要是老师夹着了你手了你敢不依不饶?”唉!都是手心捧大的一代。
“你要是觉得不舒服,请假一周我都批准,请多长时间都行!”我撂给她一句。
其实,心有余悸,万一是别人夹着她手了会怎样?万一是老师批评她时不小心让她手疼了……
第三件事
两个男生在课间玩,一个不小心把另一个碰倒了。倒下的找我:“老师,我头晕,恶心,身上没力气,右手没劲儿,握不住东西。”
“你俩是玩的?还是打架有矛盾?”我问。
“玩的,没矛盾。”他答。
“你说的这些症状,你家长稳让你各种检查,拍片,磁共振,如果身体没病,那些检查对身体没好处。如果真有病,他给你看病。你俩又没矛盾,我建议你晚上看看啥样,晚自习时再说。否则检查对你身体不好,还让他往医院白扔钱。”我建议。
他点头。
晚自习结束,我问他情况,内心也是担心怕有意外。前面那个跑步说自己不行的男生就是他。我只能理解为如今的孩子都金贵。
“好很多了,不过头还有点晕,手还是有点没力气。”他在自圆其说,我已经观察他几次了,他没事。
第二天,我又问他:“现在感觉咋样?”
没事了。
没事就好。
这些事,让我意识到和四年前我教的七年级已经不同,碰不得,得用手捧着,至于说学习好歹,放在后面。
第四件事
我正上课,要怡博从最后面捧着一双带血的手跑向我:“老师,我手割伤了。需要洗洗。”
这个学生成天眼珠滴溜溜防着老师就为了玩,我是班主任上课时他手放抽屉里用手拆解电池,电池外面的铝皮割住手了。
“碍事不碍事,用不用去医院?”我着急,赶紧问。现在真正受伤了,至于说他是不是违反纪律已经不重要了,先看病再说事。
“不用,不碍事。”他轻描淡写,脸上甚至一点儿痛苦的表情都没有。
这事如果是别人给他弄伤了,还会这样省事?如果是女生之间矛盾了出现这种情况……不敢想。
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完全知道怎样拿捏老师和家长,哪种情况下让家长和老师担惊受怕。这些事值得我们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