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渡禅

早上懒在床上迟迟不起,一整天不知该做什么,干啥都提不起劲,日落西山时感到落寞,感叹一天啥事都没有做就过去了;到了年末,别人都在盘点一年收获时,自己回望过去,却数不出自己一年干了啥事,心中有的只是一股强烈的焦虑感。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是你没有给自己一个承诺,没有发自内心的做一个决定,承诺自己在一个时间段一定要完成一个什么目标,是你太放任自己所造成的。说白了,就是对自己不狠。
就拿阅读写作这件事来说,有的人一坚持就是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乎几天就放弃了。能坚持几年以上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承诺的,是发自内心下了决心的,而没有坚持下来的,是仅凭一点儿热情去做的。
听007写作社群创始人覃杰的写作课,给我感触深的,倒不是他讲了多么高深的写作技巧,而是他对待写作的心态。
覃杰老师对写作内容和字数等不设过高门槛,一周写一篇文章即可,可以是自己的日记,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深度分析文章,自己安排,每周写一篇,坚持写就行。这种宽松环境更容易让人养成习惯,相比那些每天早晨打卡每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营,不让人产生逆反心理,能容易让人达成目标。
覃杰老师提出的“写作+”概念,很接地气,写作+学习、写作+工作、写作+经历等多维度的链接,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写作新手来说,更容易上手。做我所写,写我所做。当写作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写作就不是无源之水了。
覃杰老师提出了坚持写七年一起去南极的倡议让人感到振奋。这样一个远景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一个人做事有高远志向时,他更容易形成一个坚定的信念,信念是支撑人坚持做事的源动力。
阅读写作,是我们每个识字的人自带的属性,它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为何还要动员,还要倡导,还要组建社群共同监督才能实现呢?
究其原因,是我们为阅读写作贴上了过多标签的缘故。有些人认为阅读写作是所谓“精英人士”干的事情,我一个平头百姓做阅读写作这事是不是不识时务;也有人认为阅读写作是有钱人茶余饭后的闲情逸致之举,不应是我们为生计奔波之人考虑的事情。
有这种想法的人,是犯了自我设限的毛病。谁规定阅读写作就一定是所谓的精英和有钱人独有的事。实际上,文化艺术恰恰都是来源于田间地头,来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翻开历史,那些写出惊世骇俗文章的人,哪个不是经历了起起伏伏的人生后,把脚步停留在平凡人日常生活中,才让文章直指人心,从而成为经典。曹雪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日子,著书黄叶村,奋笔写成《红楼梦》;路遥,一个西北汉子,以对黄土地的巨大热情,以对社会巨大的责任感,虽疾病缠身,虽生活艰难,依然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写作。
日子过得没有劲头,事业上一无所获,是我们没有给自己一个承诺。这承诺无需给别人,只关乎自己。自己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决心,才能实现自我改变,当自己改变了,由内到外透出的巨大影响力,自然会感染到别人。
坚持阅读写作是自己给人生的一个最好的也是最大的承诺,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巨大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