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巧果

      姥姥说:七巧节做巧果,是期望我们长大后能心灵手巧。

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年七夕节姥姥都给我们做“巧果”。

“巧果”又称“七夕果”、“乞巧果子”,是胶东半岛的传统美食,手工制作的面点。做巧果有专用的巧果卡子,也就是模子。卡巧果的模子大都是用枣木、梨木刻成的,模子上的图案有很多,有鱼和莲蓬,还有石榴、桃子、菠萝、知了、小猴子、小蝴蝶等,都是象征吉祥和美好的图案。

每年的七夕节一到,姥姥便把收藏了一年的巧果卡子找出来,准备着给我们卡巧果。巧果的制作工艺虽然简单,也容易掌握,但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做好。 小时候,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父母工作忙,政治运动也多,为了照看好我们姐弟,姥姥一直住在我们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再困难,过七夕节时,姥姥也要让我们的脖子上挂上巧果,如果没有白糖,姥姥就在面里放一点糖精,让我们吃起来有点甜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里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无论面里放什么,姥姥都不仅是耐心做,更是用心做。

做巧果的过程十分有趣。要先和面,姥姥和面讲究软硬适度,这样卡出来的巧果有形、好看,烙出来好吃。面和好了后,要先饧一饧,再揉搓成长条,根据模子上每个图案的大小放入面剂子,然后把模子中的面摁实、摁平,往面板上一卡,形状各异的巧果胚子就卡好了。

然后就是烙巧果,烙巧果的过程更是需要耐心,首先要把跟杏核、桃核差不多大小的巧果胚子,一个一个的放进锅里,烙的时候,火不能急,火急了巧果就会糊,必须文火、小火,还要一个一个不停地翻动。为了烙出漂亮的巧果,大热的天,姥姥流着汗,慢慢地不急不燥的一烙就是半天。

做好后,姥姥就用红线把巧果串起来,两头还有花布条。每人一串,我们高兴的挂在脖子上,象项圈,透着喜庆。看着我们快乐,辛苦了一天的姥姥,脸上露出的笑容是那么慈祥。

姥姥说:“七巧节做巧果,是期望我们长大后能心灵手巧”。以至我们长大后,有了下一代,她老人家都80多岁了,每年的七巧节还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做巧果。

在制作巧果的过程中,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从模子里往外卡,一个细长的模子,一次能卡出好几个不同图案的巧果,特别好玩。姥姥也愿意让我们参与,总是笑咪咪地看着我们做,弄坏了也从不责怪我们。

长大后才意识到,我们姐弟所具备的那点能力,不都是在姥姥的不责怪和鼓励中学成的吗?!

  怀念姥姥……感恩姥姥!


少静

  【此文曾发表于《祝你幸福》2014年9月号,作者重新编辑修改于2017年8月17日(农历闰六月廿六)】

  文中照片源于网络,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一七年正月十九日,也是姥姥下葬的日子。姥姥其实已经走了整整十九天了,这十九天里,我怎么都不相信姥姥已经离开我...
    菀薇阅读 1,050评论 3 4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
    白丁平民阅读 816评论 16 28
  • 晨,我不愿醒来,时间把我变成小丑,伟大与堕落,金碧辉煌到一颗尘埃!
    入海阅读 260评论 0 0
  • 1620年,“五月花号”上的那一百零八个抵达北美大陆的人……等等等等,一百零八是梁山好汉,是三哥领着兄弟们到北美的...
    chi樂22阅读 176评论 0 0
  • 先看代码 哈哈 为什么不是HelloWorld呢 因为我愿意HelloChina.java 存放在E:\anima...
    豆豆先生的小屋阅读 6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