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教材

一、必要性〈为什么〉

课标只是给了目标,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达到这些目标该教什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这就好比是登山登上山顶是既定的目标选择什么方式登上山顶构成活动的内容,如果有人就住在山顶上,那么对他来说就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如果有人选择攀岩,那么就需要做诸如挑选鞋子,熟悉攀岩工具等工作,如果有人觉一程缆车前往,那么就需要做预装在缆车相应的一系列工作,如果有人想驾驶直升机降落到山顶,那么他所要做的工作就与前面几位有根本的不同。

只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希望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固然有对的一面,离开了游泳的实践,当然与学会游泳无缘,但是也不能这样理解,以为把学生扔到水里,任他们扑腾,就是我们语文课程的样子,甚至是唯一的样子。语文课还是需要交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感是有区别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对作品是处在一种感的状态,他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凭自己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在跟作品的全方位接触中进行和完成的。是有一定限制的,我们应该有自己想交该交的东西,我们让学生注意到作品的这些而忽略那些,我们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体悟而周笔另外的角度,比如我们就不会在课堂里,引导学生从性欲的角度对红楼梦做1000个读者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与教学内容与其说是选文,不如说是对选文的阐释,包括阐释的方式和态度。

那么这一篇经典作品,做什么样的产是用什么方式什么态度来产生呢?答案是要研究。现在的语文课大多是个体的教师,凭自己的语文个人知识在从事教学学生在学的,完全是由不同语文教师随意择取或任意制造的不同东西,这些东西有些甚至叫不出,应该是什么名称?

语文老师教给学生的,并不是这篇课文,而是教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个性化阐释。也就是说,一篇课文会让学生学到什么,不是由作者决定的,而是由语文老师对课文解读的方式和态度好决定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将学生引向不同的方向。(举案例∵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的不同解读。武凤霞《检阅》。黄厚江《背影》、《孔乙己》、《乡愁》)


二、怎样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我2016年参加昆明新教材培训会和2017年新教材培训会后所做的学习笔记,其中偶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做一番整理...
    猪大拙阅读 4,989评论 2 17
  • 1 前一段去本地最好的医院体检,一群老头老太太正在导医台骂骂咧咧。原来医院开通了网络挂号,除了当天的号以外必须用电...
    桐万里阅读 444评论 4 8
  • 感恩今天晴朗的天气,温暖的阳光把洗的床单被罩,衣物都晒干了,暖暖的太阳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 感恩莀莀今天比起昨天...
    莀宝贝阅读 74评论 0 0
  • 轻一点,再轻一点, 让我轻的, 如,一朵白色蒲公英的花絮 或一缕月光的纯净, 贴我而过的风, 一定会,用它的力, ...
    诗与远方工作室阅读 361评论 0 0
  • 我曾想过逗妹子开心,手动摇摇,结果妹子没看上我,于是我就郁闷地跑步,尼玛就有了这个成绩,我去……
    日月每文阅读 32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