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找风

1

桃花庵热死过人。我没见过,但听我爷爷奶奶说过。说是六月天里,有人光着膀子顶着烈日在田里干活,回家后,噗通一声就倒在了地上。家里人大喊:“不得了了!发痧了!快来帮忙啊!”一群人涌进来,有掐人中的,有端来凉水拍打脸的,有扎针放血的……如此这般,一阵配合默契的忙碌,有人醒了,有人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醒来的是多数,没醒来的是极少数。无论是多数(可见数量之多,经验之丰富),还是少数,都印证了桃花庵的热。

当然,桃花庵并非一年到头都热,它四季分明。或许正因为这种分明,才有了严寒和酷暑,才让热值窜到了高峰。

一向以冬暖夏凉著称的桃花庵土屋,在烈日的炙烤下变成了一个个蒸笼。屋里的泥土地下总像有火在温着,不再沁凉;屋顶的瓦恰是蒸笼盖子,捂着里面,蒸汽腾腾。在这中间,一块块垒砌的黄色泥土砖,被晒得发白,鼓出一道道细小的裂缝,就像快出炉的白面馒头。

然而,不管怎样,家里总比外面是要凉快一点,毕竟有了对太阳的遮挡,有着泥土的庇护。于是,鸡鸭都不出门了,狗趴在阴暗的角落里舔着舌头不断呼气。到了晌午时刻,树上的蝉们也被晒晕了似的,没有任何响声。

茶时过后,人们不再出门,田间地头的活儿只在早晚做,避开着毒辣的太阳。其他时候人们永远摇着蒲扇,只是蒲扇摇出的风也是热的——但总比没有风强。

到了夜里,白日捂着的热开始回返,屋里更是燥热难安,无法入睡。有汗从背上沁出来,洇湿了草席,翻来覆去黏黏的,像在身上涂了层米浆。有人起身,干脆坐到屋外的坪里摇蒲扇,一直到下半夜空气回凉,才再上床。我爷爷干脆搬两条长凳,取下一扇木门,架起来,就呼呼大睡。头上是密密麻麻的星空,周身是黑黢黢的群山,耳畔有虫鸣狗吠。我跟着爷爷睡了一会儿,就莫名地感到害怕。一种恐惧感从四周袭来,从天上压下来,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爷爷的鼾声丝毫不能给我踏实,反而让我更加难安:我的爷爷,他会不会突然死了?会不会突然有人从那影影绰绰的树丛里窜出来?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赶紧冲进屋里,钻到奶奶的床上。奶奶依然一下一下地摇着蒲扇。

总有人问爷爷:你就不怕吗?我爷爷笑了笑回答:怕什么?世上的鬼都是自己想的。

2

还有 68%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桃花庵的山上有很多树,有些叫不出名,有些能叫出名。叫不出名的很多,叫得出名的有松树、杉树,还有板栗树、柿子树、枣树...
    司南慢花园阅读 3,650评论 30 212
  • 1 最讨厌桃花庵的澡盆。 我姑幽幽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正费了老劲儿地把那个澡盆往房间搬。它原本立在一个角落。我准...
    司南慢花园阅读 3,476评论 22 214
  • 《一:杨州慢》 演唱:七朵组合 词曲:Willen 编曲:Willen 杨柳吻 三月春 窗外雨纷纷 烟花泪我再送几...
    觉智师兄阅读 1,403评论 0 1
  • 笑今生撰文 一 正是小寒节气,天色却愈发地萧瑟暗淡起来。彤云密布,朔风紧吹,看看倒...
    笑今生阅读 835评论 2 2
  • 1.“红楼”二字在唐伯虎的诗文中频频出现,让人们对何谓“红楼”有个清晰的理解。理解了“红楼”,就可以进一步理解“红...
    瘦竹斋阅读 3,319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