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之二:选择,什么是最优原则?

我们的一辈子,仿佛就像一道又一道做不完的选择题。

无数个选择结果有机组合,几十年的光景,便构成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小到“晚上吃什么”,大到“读什么专业,上哪所大学”、“北上广,逃离还是坚守”..... 

无时不刻的选择,累坏了我们的心,灼伤了我们的眼。

面对重大选择,我们需以怎样的格局做决定?有哪些具体的选择方法?又该摒弃哪些隐含假设?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采铜老师在《精进》一书中有些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

一、选择基准: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比照上图,可以检视一下自己通常处于哪种格局。

当然,我们大多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三度格局通常只有少数人能达到,比如佛祖、哲学家、医生以及人道主义者。

大原则是希望我们能在自己现有格局的基础上,再稍微向上走一步,以便看到一点更大的天地。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就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现阶段,你不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有个简单方法:

回想一下最近一周(或两周、一个月、半年),你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

这些最有意义的事带来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你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东西。

于我而言,看书和写作是最有意义的事,常常为此加班熬夜也乐此不疲。

二、选择方法:精细化思考

过去我们因为选择太少而痛苦,而今,则是选择太多而痛苦。

我们该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做选择时,原有的“身份”经常会成为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框框,限定、阻碍我们的思考。

我们可能更多地会想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要做什么";

更多地会想“我们只能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擅长做什么”;

更多地会想“我现在是谁,已经是谁”,而不是“我未来是谁,我还能是谁”……·

于是虽然我们在做选择,但又好像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注定要做的事罢了。

从各个维度分析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对每个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用数据来说明事实是一个客观的选择方法。

对于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情况或复杂度过高、牵涉面过广的问题,可以聆听内心的声音做选择。

三、摒弃隐含假设的牢笼

做选择时,为何常常陷入两难困境?

主要是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给我们植入的“隐含假设”,它们会限制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导致只能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以下是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

1、赛道假设: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赛道假设的提现。殊不知成长的道理千万条,而非仅仅读书这一条。

2、低关联假设

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

例如一个牛津的文学博士毕业后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领域,转而对法律产生兴趣,于是进入哈佛法学院并获法学博士。

开始很多人会不舍得放弃文学博士,殊不知,正是她的文学基础让其看法律条文时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3、僵固型心智

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

而拥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会始终认为智力和才能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从而有勇气选择更有挑战性的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4、零和博弈

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在与人竞争中,更倾向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

其实我们可以在竞争中找到“第3选择”,让双方实现协同和共赢

当我们的选择陷入隐含假设僵局时,可以试试以下办法。

所谓目标悬置,就是把两个目标中的其中一个暂时放下,只执行另外一个。

比如你可以设定在一年中,拿十个月的时间全身心的工作,余下两个月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爱好。

或者周期更长一些,先工作两三年,然后辞职,空出一年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再工作。这样做虽然看起来比较大胆,但不少人已经在尝试,它未尝不是拓展人生新航道的方法。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没关系,我们仍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不管你做了哪些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而是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

End.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就点个赞呗,“❤喜欢”,

鼓励又不花钱,你在看,我就继续写~

非简书用户,可以点右上角的三个“...”,然后"在Safari中打开”,就可以点赞咯~


往期人气文章:

1、改用方格笔记本,助你告别暗淡人生

2、送你十节基础课,助你在写作路上越走越稳当

3、用主动阅读法,让你的阅读事半功倍

4、想要写出好文章,做好笔记是关键(附笔记方法)

5、《摔跤吧,爸爸》:扒开幕布看结构,高潮原来是这么被引爆的

6、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偷学到几条构思情节秘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摘录 作者:采铜 一、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
    泛舟红尘阅读 2,805评论 0 21
  • 作者:吴尚耕 画于2017年清迈
    吴浚年阅读 189评论 0 1
  • 一、概念介绍 在用户使用app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事件,iOS中的事件可以分为3大类型:事件类型.png 响应...
    我是滕先生阅读 11,508评论 1 32
  • 今天我去阳台浇花,低头看时我发现爸爸的茶桌下竟然有一只蚂蚁。我最下去还不止一只呢?这是一群蚂蚁,它们在抢食。我突然...
    Carrie_baby阅读 2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