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驼铃》背后的渊源,让人痛心!

《梦驼铃》这首我们听了无数遍的歌,很多人原以为只是一首思乡曲,却没有想到背后却是屈辱的家国恨。


它的歌词大意是: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燕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


清朝鼎盛时期,我国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形状酷似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子,然而从180年鸦片战争战败开始,清政府便开始了割地赔款的屈辱史。我国先后失去了西藏的拉达克地区,黑龙江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提起鸦片战争很多人都知道火烧圆明园,却不知道经此一战,我泱泱中华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45年2月二战接近尾声,德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我国的抗日战争仍然十分艰难。斯大林出于本国利益提出:

若要苏联对日宣战,我国必须同意外蒙古独立。


同年8月14日,经过了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政府最终做出了妥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诺将根据外蒙人民的投票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后来外蒙古人民的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独立。1946年中华民国被迫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自此我国再次丧失了外蒙古这片近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华版图也由美丽的秋海棠叶子,变成了大公鸡,这也成了无数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注明词作人小轩跟随部队慰问边防战士,从台湾老兵口中了解到了这段海棠血泪的辛酸史,身为华夏儿女小轩深感痛心,有感而发写出了歌曲《梦驼铃》: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风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

……


知道了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后,再听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思乡曲了,而是多了一份家仇国恨的沉重。世人只知雄鸡图,谁人犹记海棠泪?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版图还能重现美丽的秋海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