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前程几许 只绘乡村好风光

7月4日至12日,银川科技学院8名学生深入原州区炭山乡新山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画笔起落间,一幅幅展现乡村新貌的画卷徐徐铺展。这场以“艺心向党 上山下乡”为主题的墙绘创作,由新山村支部委员宁毅联系并组织。驻村八个月,这位昔日的“城市策展家”已悄然蜕变为“乡村设计师”,挥毫泼墨间,将青春的斑斓色彩融入乡村振兴的坚实步履。

初心不移,莫问前程几许。2024年12月,宁毅响应家乡召唤,毅然辞去文化企业工作,回乡担任“村官”。生于炭山,学成归炭山。当被问及缘何放弃月薪过万的工作返乡,他只是报以腼腆一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他深知艺术的力量,炭山乡层叠的梯田、日益葱郁的山林、生机盎然的自然保护区,早已在宁毅心中勾勒成最美的画卷。成为“村官”后,他积极联络母校,促成8名学生赴炭山进行主题墙绘。他们将新山村的庭院经济、肉牛养殖、林下鸡群等特色产业元素巧妙融入创作,以艺术之笔,生动绘就乡村的活力与希望。

真心不改,不惧坎坷几何。基层事务千头万绪,桩桩件件关乎民生,亟需能扛重担、有真学识的实干者。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的过程中,宁毅发现村民主动了解政策的积极性不高、理解深度不足。凭借艺术专业的背景,他在村里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举办村级篮球赛、端午共包粽子、与驻村第一书记合奏电子琴……通过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这印证了艺术的魅力,它不仅是跃然纸上的创作,更是浸润生活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正用行动让艺术成为凝聚人心、焕发乡村生机的纽带。

决心不变,只顾风雨兼程。扎根乡土,意味着直面挑战。基础设施的短板、产业发展的瓶颈、陈规陋习的桎梏,无一不是前行路上的沟坎。不过宁毅目标鉴定、步履踏实,田间地头,他与乡亲们共谋发展之计;夜深灯下,他反复推敲着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文化氛围的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艺术赋能乡村非一日之功,更需滴水穿石的韧劲。从一幅墙绘到一个活动,从改变一家庭院到带动一方观念,他正以艺术为犁铧,深耕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个人所长融入时代洪流,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最绚丽的光彩,这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前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