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忠实》 作者:丝语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老师因病骤然离去,文坛悲恸,读者哀伤。

    我因为和陈老师有过几次近距离接触,内心越发惋惜和哀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和陈老师见过三次,都是在荞麦园。荞麦园是西安市大多数文化名人雅聚的地方,老板是我闺蜜。

    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去荞麦园吃饭,陈老师也来了,闺蜜对我说:“亲爱的,你带孩子和陈老师合个影吧。”我怕打扰陈老师,正迟疑着,陈老师微笑着说:“来!”于是我和孩子高兴地和陈老师合影留念。

    第二次第三次吃饭在美院的湖边,陈老师就坐在我身边,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和我谈文学、谈过去的生活。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文学道路不易,有孤独,有寂寞,但文学是神圣的。

    他说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让人觉得他就像乡下邻家大叔。他穿的衣服很朴素,感觉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陕西老汉。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脸,满脸沟沟壑壑,纵横交错,仿佛白鹿原的层层梯田和弯弯曲曲的山路。  

    《白鹿原》长篇小说,写的是原汁原味的陕西农村生活,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我仅读过一遍,故事梗概现在依稀可以想起,朴实的语言风格倒记忆犹新。

      因为《白鹿原》,我去过白鹿原三次,第一次是摘樱桃,满原的红樱桃,煞是美丽,白鹿原的樱桃很甜,也很有名。第二次是跟几个朋友逛原,白鹿原上非常辽阔,到处郁郁葱葱,俨然一副山水画。第三次是随朋友到白鹿原欲寻觅一返璞归真处,作为品茶论道之地。与当地的老乡、村长聊天时,还聊起陈老师,感觉白鹿原人杰地灵。     

    陈老师走了,他和他的《白鹿原》就像白鹿原一样永远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