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极限》书摘

真相是,渴望暴食是我的一个模式,这让我大半生都处于肥胖状态。这源于我的无意识。除非我清理它,否则它会继续跑出来作怪。既然它已经浮出水面,我只好持续觉察我的决定:暴食,或否。一辈子玩这种抗争游戏,一点也不好玩。是的,你可以战胜自我放纵的倾向,对它说不。但是,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迟早,对放纵说不也会成为新的习惯。但是,要做到那个份儿上谈何容易!相反,通过归零记忆,它将在某一天自动消失。想暴食的思想将烟消云散,只有平静存在。简而言之,跟灵感比起来,意图只是九牛一毛。只要我持续用意图去做某事,我就是在抗拒存在。一旦我臣服而转向灵感,生命就发生转变。
自己减肥成功是因为我选择不去遵循记忆或习惯来催促我多吃少动。通过不理会这一上瘾性的脉冲,我在推动我的自由意志或自由不意的能力。换句话说,试图饮食过量是一种记忆,不是灵感。它来自模式,而非神性。我忽视这个模式或者超越它。我想在修 · 蓝博士看来,最好的途径是,爱那个模式,直到它消融,最后剩下的都是神性了。
全然负责意味着接纳所有,甚至那些步入你生活中的人们,以及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他们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要是你对自己的生命全然负责,那么你也要对他们经历的一切全然负责。
很多人都只在意问题本身,却不关心问题的起因。
人类没有意识到的是,在我们活着的每个当下,我们都持续地抗拒着生活,”他开始了,“这抗拒让我们脱离了大我,而那里是自由、灵感,最重要的是神性创造者之所在。总之,我们把人们囚禁在心智的荒野里漫无目的地徘徊着。我们既没留心耶稣基督的教诲:‘不要抗拒。’也不知道另外一个法则:‘平静从我开始。’”“抗拒让我们持续处于焦虑的状态,我们的灵性、心灵、身体、财务和物质都开始匮乏。”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持续抗拒,而非随顺的状态。我们每经验一比特的意识,就同时体验至少几百万比特的无意识。然而,这一比特对我们的救恩于事无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